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扬州古运河的诗歌

扬州古运河的诗歌

纵观扬州,穿越2500年的时间隧道才能发现扬州建城的端点;而扬州之名,则早在我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就有记载,距今至少已有3000-4000年之久。然其最早的繁华始于汉代前期,那时的扬州已出现“即山铸钱,煮海为盐,歌吹沸天”的盛景。到了隋代南北大运河开通,扬州开始成为东南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贸易重要港埠。唐代,扬州进入鼎盛时期,“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 “赋之所出,江淮居多”,时有“扬一益(益州,今成都)二”之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四方豪商巨贾侨寄居者,不下数十万”等名句都映衬着当年的奢华富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王建)等诗文已成为赞美扬州城华丽风情的千古绝唱。 千年古运河 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州是一座辉煌灿烂的华美之城,也是一座历经磨难的悲苦之城。南朝、宋代广陵曾连遭两次浩劫,遂有“千古伤心”的名篇《芜城赋》(鲍照),广陵因此而又称“芜城”[1]。最惨绝人寰的浩劫莫过于明末清初的“扬州十日”,当时的扬州几近成为一片废墟。 沧桑之后,扬州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战争废墟中迅速崛起。在200年前的康乾盛世时期,扬州又成为漕运和盐运两大国脉所系的咽喉要地,“损益盈虚,动关国计”,乃中国东南部最重要的商贸大都会,并一跃而为当时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世界十大城市之一,荣居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