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庙前双桥散文随笔

庙前双桥散文随笔

八都河与九都河就像两位暗恋已久的情人,相约着从各自的源头,静悄悄地流下来,终于在庙前古镇汇合了,成了两水交融的一体。

 清康熙年间,庙前镇一度称为“三溪镇”。当时日臻繁荣的庙前镇,因为八都河与九都河上无舟楫之便,贸易发展也相对受到一定影响。当时该镇旺族赵村张氏宗族鉴于这种情况,弘愿募捐建设了通往下街的石拱桥。该桥含二孔,桥高数丈,巍巍横跨于曹溪、双溪合流而成的八都河上。此桥建成不久,在九都河与八都河交汇处又建造了五洞平石桥。二桥纵横相依,辉映成趣,古往今来,成了庙前古镇的一大壮观。如果你在明月皎洁的夜晚,静静地站在月光之下,你仿佛就会感到石拱桥如同一把拉满弦的弓,而那静沐在月光之下的平石桥,就是一枝箭,那箭已经搭在弦上,欲射未射,只等吉时。

 当年,拱石桥头曾建有一座古香古色的桥亭。这座桥亭在供行人小憩的同时,也给行人增添了不少雅趣。相传清代礼部尚书吴襄之子“虎颠子”(因为属虎而被世人称为“虎颠子”)题了一联半对联于桥亭石柱上。上联刻“彩虹永锁屏山翠”下联只刻了末尾三字“缟水清”。有意空下四字让人们作文字游戏。多少年来,许多文人墨客相继作答,有的对以“碧莲常映缟水清”,有的对以“秀野外流缟水清”,不一而足,哪一种对得工整、贴切,恐怕只有早已经成了古人的吴襄之子“虎颠子”知道;只有这二座古桥自己知道。

 古桥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过去的`石拱桥桥面都是巨石匝地,人们行走只能拾级而上,车辆不能通行。如今,石梯已经不存,桥面上新铺了水泥和沥青,古桥如同焕发了青春,成了庙前古镇通往西北边村队的通衢大道,每天总是大小车辆络绎不绝。古桥如同一位负重前行的老人,驭着时代在默默无闻地前进。与此相对应的平石桥,也是命运多蹇,历史上曾多次遭遇山洪的冲击,屡塌屡建,风貌犹存。

 今天,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独立桥头,东眺莲花峰,西望玉屏山,北顾桥下潺潺河水。抚今追昔,你就会幽趣横生,一副绝联想必就会随吟而出。信否?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