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一直在外面漂泊,时不时想起故乡的老杨树。
那时的故乡,也就是二十多户人家,一条弯弯曲曲的大街,坑坑洼洼,两侧杂乱无章地横卧着一些低矮的房子,这就是故乡的大体轮廓。老杨树就在村庄北侧的树林里,到底它有多大年龄了,连村里的老人也说不清;我们三四个伙伴手拉手才能把它搂过来,抬头看看树干,足有十丈多高;那树冠更是大得惊人,遮天蔽日的。它周围的槐树、榆树、柳树等受它的影响,一个个长得畸形怪状,一副副营养严重不良的样子。
父亲和爷爷分开另过后,就带着我们一家人在树林里安了家,离老杨树仅仅五十多米远,回家、外出,最打眼的莫过于老杨树。树林里有一条小道,就是通往前面大街的,一天到晚,我也不知道穿越过多少次;我模糊地记得,那时候的树挺多的,在小道上大喊一声,四面八方就会有声音回荡过来。
那时候老家还没有用上电,一到晚上,大人小孩都到大街上去玩,而我是最贪玩的,不知不觉中就玩到快半夜了;而这时,就有几个大人寻我开心,说我家后面的老杨树上,有女鬼,专吃小孩。我当时就觉得大人们在唬我,可他们一个个说得有鼻子有眼,我听着听着就害怕了,再也不敢听下去,一路小跑往家赶。刚进入树林子,我就大声喊妈妈;母亲很爱我,在我未到家之前,母亲是不会睡觉的,她往往在煤油灯下边纳鞋底边等我,听到我的喊声,母亲便跑着去接。回到家里,我一头钻进被窝里,蒙头昏睡,有时梦中还出现大人们描绘的女鬼的影子。我可是没有记性的,第二天晚上,还照样到大街上去玩,现在想想,当时真的难为母亲了。
大人们说的话也许是有根据的,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常看到村里的一些虔诚的老太婆,在老杨树下焚起香,摆些供品,一本正经地磕头,嘴里还念念有词;我也听父亲说过,在很早的时候,有一个外地的妇女来逃荒,就饿死在这棵老杨树下。
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很多人都为填饱肚子发愁,而杨树上却挂满了一树的白杨狗。锅里放些油、辣椒、葱花、盐巴,把鲜嫩的白杨狗洗净,放在锅里一炒,那美味飘得好远好远的,每每吃起来我都会狼吞虎咽。可惜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吃过白杨狗,若今天真的吃起来,是否能还能找到过去的.感觉?
也有人不信这一套,那就是我本家三叔。三叔找了一根二尺多长的粗粗的槐木棍,对着老杨树冠狠狠地投去,“嗑嚓嚓”一阵乱响,白杨狗纷纷落地;三叔接二连三地投,不大一会儿地上就落了一层白杨狗。而在远处,传来了孩子们的歌谣:“白杨狗,打提溜,越大越圆溜,一头栽到地里头……”三叔用那棵树上的白杨狗做好饭,我是不敢吃的,真的怕女鬼附身。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对老杨树已经没有了神秘感。一天上午放学,我发现一只麻雀衔着一根草,飞进了老杨树树身的圆洞里,我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是一个鸟窝。
下午一放学,我就把伙伴们带来,招呼着捉鸟的事儿。这么粗的老杨树,爬是没法爬的;圆洞那么高,梯子当然也够不着,我们一时没了招儿。还是人多有办法,现在也想不起是谁的主意了,就是把几根棍子绑在一块儿,上面系一个网兜,堵住麻雀的洞口。看着麻雀飞了进去,我们一下子用网兜把洞口堵住,在下面又是呼喊,又是敲打树身;受惊的麻雀拼命地往外飞,正好成了瓮中之鳖。
我们处理麻雀的办法也很特别,在麻雀的周身浇上煤油,用浸过煤油的棉花条子系在麻雀腿上,然后点着棉花条子。受惊的麻雀拼命地飞,越飞火势越大,不大会儿麻雀就葬身火海了。现在想想,这种办法确实损了点。吃晚饭的时候,我到老杨树下转转,看到圆洞里露出了几个小麻雀的黄嘴巴,一个个饿得乱叫,我才知道做错了什么,心里愧疚了好多天。
老杨树的主人是一家姓萧的,那时候萧家人丁兴旺,萧老头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如果在今天,怕是萧老头早让计生部门给办了。萧老头想给小儿子盖一处宅子,老杨树下面的地块大小正合适,但无论怎样盖,老杨树都碍事,萧老头狠了狠心,决定把老杨树给卖了。
来了几拨看树的,都不敢要,有没有鬼另当别论,但谁也不想多事。正当萧老头犯愁时,邻村的二横却自告奋勇找上门来,老头便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了他。
二横带着一帮人来刨树,又是放鞭炮,又是焚香,前序工作做了好大一阵子才干活。到底是大树,刨了好多天才把树放倒,用二横的话说,树的价格不够功夫钱。但该年冬天,不知什么原因,二横得病死了,有的人把他和老杨树联系在一起,又为老杨树增添了神秘色彩。
我曾想,假如老杨树现在还在的话,它一定会成为故乡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