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感谢生命 李丹的阅读答案

感谢生命 李丹的阅读答案

感谢生命

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我漫步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上,忽然发现天空中浑然不觉地飘着许许多多纤维状的白色物,一大片一大片,像下雪似的,但又比雪花更绵薄更柔软,纷纷扬扬,连天扯地。

我没见过这种东西,不觉诧异,还以为是附近有什么工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由得吃了一惊。但看到街上的人们穿行在这种漫天漫地的乳白色雾中,一副毫不介意泰然处之的样子,任它轻轻地飘在身上,缓缓地从身边擦过,静静地落在脚边的地上,漫不经心地挂在林***的树枝上。一时间,大街上像披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纱。

时间从春延至初夏,一连好几个月,这些棉絮似的东西,一直在天地间不舍昼夜地飘扬,飞舞旋转,像白云撩动天际,像仙女翩翩起舞的裙裾,铺天盖地弥漫整个京城。我不知它来自何方,也不知北方特有的长风将它一丝丝、一缕缕地吹到城外的哪一个山谷,哪一块草地,哪一片湖海。

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是杨絮,依靠风力在传播种子。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植物自己播种生命的方式,我完全被震撼了。

我的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敬仰之情。我无比喜悦地伸出一只手,只一瞬,便有一片悄悄地落入我的手心,像一朵小小的白云,载着希冀的梦幻。我不忍惊扰它美好的梦境,松开手,让它随风飘去。我看见它像一羽洁白的翎毛,在风中纷飞旋舞,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像在向我招手,又像在微笑。很快地,它与天空中无数羽毛交融在一起,带着一粒种子的希望,飘向它梦幻的草地与湖畔,去撒下一地可见的生命。

因为有了它,这世界才变得如此盎然,充满着活力和勃勃生机。

谁见了这种场面也不会无动于衷,谁都不能不被这种生命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投资所感动。在它辛劳的飘散中,仿佛听见有一种声音在殷切地呼唤,那是它在呼唤每一粒种子落入黑乎乎的泥土,绽出一枚嫩绿的新芽,在春天里疯长,散发着生命的芬芳。这是它的心愿。但是这些成千上万飘飞着的杨絮,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够遇到一片沃土,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浓阴蔽日的参天大树。而其余的种子,因为土地的贫瘠,尽管艰难地生长,终究无法蔚然成阴,便早早地夭折在胚胎中。但它依然如故,年复一年,像候鸟一样,在这个季节从不失约地如期而至,自始至终不间断地潜心这项浩大的生命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我在惊叹这种奇妙无比的生命创造时,又为造物主非同寻常的姿态和慈母般的无私奉献情怀深深折服。

我在想,杨絮日日夜夜不知倦怠地飘送,是因为它生命本能使然,还是一种强烈生命意识的觉醒,想在创造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葆有一份永恒?是它深谙生命的无常,才将自己所有的精髓毫无保留地撒向人间,最大限度地展示一种生命过程,还是它将生命的价值隐逸在这令人感泣的茫茫无际的生命绝唱和制造者?

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人类的生命史。

《圣经》上说,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耶和华用地上的尘土造出亚当,又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条肋骨造成夏娃。因为他们在伊甸园偷吃了禁果,才繁衍了人类,夏娃是众生之母。而唯物论者认为,人是由类人猿演变而来。人类的生命究竟是以何种形式转化而成,我们从何而来》这已成为千古之谜,不得其解。尽管截至今天,世上已有无数学者写下皇皇巨著对生命的奥秘这个深奥的问题进行最权威的论证和阐释,却没有一种答案能够令人完全满意和毫不置疑地信服。

其实,对于人类生命的起源,不是人类学家的我们,是应不着在这件事上刨根问底纠缠不休的。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在于:在大自然生命的启悟下,我们应该懂得怎样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

自古以来,一代一代的人去了,一代一代的人又将生命延续、传承了下来。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不过是父精母血基因密码的一次偶然组合,至于为什么在这一特定的时刻孕育了你而不是在那一刻,为什么把你组装成这番模样而不是那番模样,这其中一定总有道理。也许这就是人的生命如此纷繁奇异却又无法被人破译的奥妙所在。

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生命投以虔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畏。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只有一次。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不要绝望,只要一息尚存,一切都会慢慢地好起来。要知道,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命运的勇敢挑战和蔑视啊!

感谢生命赋予我像杨絮一样春节而质朴、异常珍贵而不懈追求的存在。

(选自《散文选刊》)

1. 作者为什么说要“感谢生命”?

2. 曾经有人说:“每一篇出色的散文,都是一次灵魂的呼吸,一次生存的事件,构成精神飞扬、生命沉醉的时刻。”本文就抒写了作者由飘舞的杨絮所引发的对人的生命的感悟。它却能予人以生的智慧和启迪。请你用自己的话,将这种生的智慧和启迪写下来。

3. 文章的题目为“感谢生命”,可作者为什么要写上《圣经》这一段,探讨人类的起源,这在本文中起什么作用?

4.选出下列对本文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 )

A.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其不到两千字的短短篇幅却能打开人们万端思绪的闸门,引人步步深入,不断究诘对待生命的态度,继而接续起亘古以来对生命的无穷探问。

B.作者初见杨絮,不禁惊诧于它“自己播种生命的方式”,震撼于它“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地潜心于浩大的生命工程的“付出和投资”,也对杨絮这种随意飘散、不问收获的做法加以间接地否定。

C.在文中,作者挥动着思想的翅膀,展开丰富的联想,以说家常般的语气娓娓道来,开篇即为全文定下了一种漫不经心的淡然基调。

D.全文紧紧围绕着生命这一中心,由我们司空见惯甚至视而不见的杨絮入题,如春蚕吐丝般层层递进,在自然现象与人类之间巧妙联系,由杨絮而人类,又由人类而杨絮,进而引发出感谢生命、敬畏生命的议论。

E.本文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不露任何刀痕斧迹,让人在平淡清丽的行文中感受到一份静谧沉敛之美,真正做到了举重若轻,真正达到了形散神聚的散文之境界。

参考答案:

1.仅供参考。

(1)世上万物皆有生,生命堪称天地间的奇迹、宇宙间的精灵,它司空见惯而又纷繁奇异,而且正是“因为有了它,这世界才变得如此盎然,充满着活力和勃勃生机”。

(2)从杨絮这一自然生命的影子里,作者深切感受到了人类生命的生存本质。那即是面对连绵的阴雨,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作为生活的强者的我们不妨以从容潇洒的姿态迎接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既给自己的生活一份调节剂,也给自己的心情换一种色彩。

2.仅供参考。

在大自然生命的启悟下,我们应该懂得怎样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要善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使其绽放自身的光彩,唱出自己的旋律。因为“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命运的勇敢挑战和蔑视”。

3.仅供参考。

(1)我们也许不必太在乎生命的起源,我们应该做的只是生活好每一天。即把握、珍惜生命。

(2)人类生命的起源是神秘莫测的,古今中外多少英才俊彦曾为之迷惑、为之倾倒、为之癫狂。时至今日,人们仍不忘对人类这一亘古之谜的追寻和叩问。这种对待生命、探究生命的态度本身,一方面也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另一方面也是承接古人的追问,显示出人类一直以来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4.B、D(B项中“否定”错误,D项中“又由人类而杨絮”错误,应该是“又由人类的生命史引发出感谢生命、敬畏生命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