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慕容散文作品赏析

慕容散文作品赏析

以下全部是我的原创之作,不要滥用。给你参考。

1

骚动不安的时候,念一句席慕容的诗,心就会轻灵宁静起来。仿佛闭上双眼感受透过眼帘的和煦阳光,温暖而透明的忧伤。

真是爱这个温暖安静的女子,爱她笔下从容自在的文字。她是个怎样的人呢?——作画的人宁静而温暖,写诗的人灵性而忧伤,二者结合,就是席慕容了。

我们知道席慕容,都是从她的诗开始的。而其实,写作对她而言只是“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在她从事的那个绘画领域里,她更是一位卓越的画家。她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而写诗则是十三岁开始的事。在她的生命里,两者都是她人生不可分割的部分,两者她都极爱。不同的是,一个是毕生投入的职业,一个是抽身俗世的闲余之趣。而也许正因为如此,写诗的时光在成为她生命最清灵的时刻。正如她自己所说“写作的时候,离功利和企图心很远,而只是想把那些内心深处的思绪,牵引出来”。对她而言,一首诗 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诗能表述的东西,平时却怎么也说不清”。

“我跋涉千里来向你道别 在最初和最后的月夜”“若夏日能重回山间 若上苍容许我们再一次的相见 那么让羊齿的叶子再绿,再绿 让溪水奔流 年华再如玉”

她的诗里有三样东西:时光的流逝,淡淡的乡愁,深纯至真的爱。

(读她的《青春》,读她的《乡愁》,诗很精短,却让读懂的人 有落泪的冲动。)温暖的文字洋溢着忧伤却并不悲愁的灵气,这与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她的故乡远在蒙古,幼年在香港度过,而豆蔻将至的时候,她就随家飘落在台湾了。于是,台湾诗人***有的"乡愁"到了她的笔下——化作清丽温婉的淡淡忧伤,也成了山岗明月下那棵没有年轮的树。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这是她最有名的《七里香》,我第一次读 是在毕业纪念册上。多年后翻开,竟落了泪。(才懂得,过往离别之愁尚且如此,那么根植在心中的乡土之思呢。)还有谁,能把一个道别的姿势写得这样安静随和又透着哀伤,还有谁,能把思念之悲写得如此意味深长又饱含醇美呢。离别的一刻在她笔下化作一抹青春韶华的云淡风轻,却也成了一生难忘的浓郁记忆。此时此刻,只有风铃在窗边清远地荡漾,吟诗的声音飘向远处 化作一缕香。

席慕容写散文一样清秀的诗,也写诗一般灵动的散文。真是想把整篇《一条河流的梦》念给你们听,想让你感受到这个女子清丽动人的柔和心境。“我知道自己正处在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刻,所有繁复的花瓣正一层一层地舒开,所有甘如醇蜜、涩如黄连的感觉正交织在我心中存在。岁月如一条曲折的闪着光的河流静静地流过,今夜为二十年前的我心折不已,而二十年后再回顾,想必也会为此刻的我而心折。”只有一句话,她写到自己的婚礼:“那是个五月天,教堂外的花开满树,他给了我一把又香又柔又古雅的小苍兰,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那女子涉江采下芙蓉 也不过是昨日的事 而江上千载的白云 也不过 只留下了 几首佚名的诗”)

常常感到我与她有深深的***鸣。 她说她相信,世间有这样的一种爱情: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 和绝对的美丽。

她与丈夫相识在比利时留学期间,那是位温柔敦厚的男子。回到台湾以后,他们没有选择繁华的都市,而是在乡间住了整整10年。他们种下许多槭树,春天葱绿,深秋泛红,孩子们熟睡后,他们就在林子里携手散布。

“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不忍心再去评说什么,生怕多一丝言语便会破坏了这美好的深意。“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 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不知怎地,读着她的诗,总会渐渐皱了眉,眼里泛起泪的深意。在丈夫去世后的岁月里,她还是饱含泪水地吟着那句“愿天长地久/你永是我的伴侣/我是你生生世世/温柔的妻……”

再讲下去,我也要落泪了。感谢这位清婉的女子,给人间带来这么美的诗。

附:最打动我的句子:

“他给了我整片的星空 好让我自由地去来 我知道 我享有的 是一份深沉宽广的爱”“我只能来这世上一次/所以/请再给我一个美丽的名字/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在奔驰的岁月里/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

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为的是把“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感动,还有许许多多生活中难于表述 却又感怀于心的东西”用诗从心中牵引出来。

2

那种温暖

——关于席慕容

她其实是一个画家。也许是画的宁静赋予了她诗的灵性,使她又成为一个作家,写出忧伤而温暖的文字。

如果说三毛笔下的那些美好背后 是落寞的绝望,那么席慕容的透明忧伤里却让人感受到明媚如花的温暖。读她的诗,就像闭上双眼感受那透过眼睑的和煦阳光,让我们忆及自己的过往,有淡淡的哀愁,却不是悲伤。

怎么形容她呢?恬淡,深刻,含蓄,这些都属于她。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她,那便是,温暖。

一个如此温暖的女子。

还记得初读她的诗,看她诗后面安静的落款:一九八一年六月写于多雨的石门乡间。我无法相信,诗的作者竟是位近四十岁的妇人。那至纯至洁的、充满爱与灵性的文字,还有那字里行间氤氲着的,坦率与真诚。

读她的诗让人想起初恋。她说她相信世间应该有这样的一种爱情:绝对的宽容、真挚、无怨和美丽。

“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她笔下有哀伤但无悔的错过 :“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在《有一首歌·花的极短篇》里,她写下一对男女的故事,因昙花的绽放而开始,随着昙花的凋落而结束。而就如她自己说的,“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荷花是她写诗最常用的意象了。她说读诗和写诗也和荷花荷叶一样,把她领进那个不一样的境界里面去,心中没有任何的负担,反覆温习着那一种恍惚的甜蜜和忧伤。“荷,真是我的乡愁,对一个古远的时代与古远的爱情的乡愁。”她同我一样,都喜欢古诗里那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那是古老质朴的年代——那时的人们 拥有最朴素的爱情。

写到自己的丈夫,席慕容缓缓讲着:“那是个五月天,教堂外花开得满树,他给了我一把又香又柔又古雅的小苍兰,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是慕容唯一一次写到他们的婚礼,我读了,也从此无法再忘记。

我常常想,是什么让这位历经沧桑的女子保持着这样一种青春少女的温婉纯真,答案中,应该有她的画吧。如果说从十四岁开始正式学习的绘画是她终生投入的一种工作,那么,从十三岁起便在日记本上开始的写诗就是她抽身的一种方法了。两者她都极爱。

就像她自己说过的,作画时她一直是主动地去追求,热烈而又严肃地去探寻更高更深的境界,但同时这也使她一直无法摆脱企图心的控制。而写作是干净纯粹的。诗让她看到自己。在写作的时候,她从来没有刻意地去做过什么努力,只是安静地等待着,在灯下,在芳香的夜晚,等待它来到心中。只想把深藏在心中的感觉牵引出来,只希望把生命中极为她所珍惜的这一部分,认真地整理好。

对她来说,写诗,就是要纪念远去的岁月。诗里放进去的不只是几十年的时光,还有生命里极为重大的转折、失落以及获得。

从1958年公开发表第一首诗开始,席慕容的诗歌创作已经走过了50多年。她说:“年轻时因寂寞而写诗,或许是一种对美的渴望;年纪稍长,因无法平抚心中的骚动而写诗;初老时,因惆怅而写诗,人也因此变勇敢了。”

她的三本文集,分别叫做《槭树下的家》《在黑暗的河流上》《透明的哀伤》。

在书的前言里,她说,“无论有何等样的作品,完成之后,只能留待时间和观赏者来做拣选,任何话语都属多余。对作品本身保持永远的沉默,是一个创作者应该有的权利和美德。”

对了,席慕容有个好听的蒙古名字叫做穆伦,意思是大的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