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先生”与中国文学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叩问生命:现代新儒家的佛学因缘》,载《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盛唐之音”的声韵辨析》,载《南开学报》2005年第6期。
《王国维文学研究的美学方法》,载《文学与文化》第6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哲理本体与艺术思维的会通》,载《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
《智的直觉与中国艺术精神》,载《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3期。
《现代新儒家生命美学引论》,载《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2期。
《罗宗强先生访谈录》,载《文艺研究》2004年第3期。
《生命心灵与文艺境界》,载《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儒学和儒家文艺美学的嬗变》,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古文“辞达”的三种方式》,载《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第2辑,学苑出版社2003年出版。
《良知·童心·性灵——儒家心学与诗学片论之二》,载《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3期。
《尚“气”、明“志”和凝于“神”——韩柳古文理论的实践品格》,载《南开学报》2003年第3期。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疏解》,载《文学与文化》第4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说“美刺”――兼谈鲁、齐、韩、毛四家诗之异同》,载《南开学报》2002年第6期。
《万物静观皆自得――儒家心学与诗学片论》,载《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冬之卷。
《关于汉赋的“丽以淫”与“丽以则”》,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二十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和宋诗特征研究》,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罗宗强先生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载《阴山学刊》2002年第4期。
《关于词乐与词律研究》,载《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论〈春秋〉笔法》, 载《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
《二十世纪宋代文学研究观念和方法之变迁》,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1年第12期转载。
《阴阳五行与天地之美——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善美理念》,载《南开学报》2001年第4期。
《从哲学美学、文艺社会学到文艺美学》,载《文艺研究》2000年第1期。
《话本小说研究备忘录》,载《文学与文化》第3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关于宋人“说话”的几个问题》,载《南开学报》2000年第3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8期转载。
《世纪回眸:词体与词派研究》,载《文学前沿》第1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载《南开学报》1999年第6期。
《辽代文学思想论略》,载《南开学报》1999年第1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转载。
《李白诗歌的性格魅力》,载《文学语言学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论王维诗的情感心态》,载《唐代文学研究》第七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王维与盛唐山水诗的明秀空静之美》,载《南开学报》1997年第5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转载。
《苏轼朱熹文化人格之比较》,载《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
《两宋文学思想举要》,载《文学遗产》1994年第5期。
《论“以物观物”》,载《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第6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转载。
《追求理趣和老境美――宋文化成熟时期文学思想的特征》,载《南开学报》1992年第5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2期转载。
《清旷之美――苏轼的艺术人格、文化品格和审美取向》,载《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1期转载。
《论“活法”》,载《中国诗学》1992年第二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以儒释解庄――读林希逸〈庄子口义〉》,《南开学报》1990年第5期。
《文学史研究的新思路新体系》,载《文学遗产》1991年第3期。
《北宋诗文革新时期的文学思想》,载《南开文学研究》第2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北宋初期的文学思想》,载《南开文学研究》第1辑,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模糊性”》,载《江汉论坛》1986年第10期。
《建国以来“意境”理论研究述评》,载《江汉论坛》1985年第6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5年第22期转载。
《欧阳修的散文写作理论》,载《散文》1985年第9期。
《欧阳修的“自然之道”与“自然为文”思想》,载《艺谭》1985年第3期。
《比兴·神思·妙悟――中国古代批评家对艺术思维的认识》,载《南开学报》1984年第五期。
《论“妙悟”》,载《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5年第4期转载。
《〈庄子〉中的“神”及其对古代文论的影响》,载《艺谭》1984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4年10期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