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德琳
(贵州省地矿局 贵阳 550004)
摘要 贵州地矿文化,根植于贵州高原,独具地矿行业特色,是以 “三光荣”精神为核心、以“找矿兴黔”为精髓的文化。30年来,出作品,出人才,建阵地,获殊荣,形成了独特的“贵州地质文化现象”。为国土资源文化和贵州多彩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三光荣”贵州 地矿 文化
地矿文化是地矿事业的命脉,是地矿职工的精神家园。贵州地矿文化,作为根植于贵州高原独具地矿行业特色、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成果,形成了以“三光荣”精神为核心、以“找矿兴黔”为精髓的地矿文化,激励着一代代地矿工作者,丹心献贵州,辛勤探宝藏,当好先行兵,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保障。
贵州省地矿局作为全省地质矿产勘查与研究的主力军,建局56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地质工作者勘高山探峡谷,艰苦跋涉在贵州高原17.6万平方千米的大地上,在把贵州省建设成全国最大的磷化工与钡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锰系铁合金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及磨料、磨具生产基地、全国新兴的黄金生产基地、中国南方最重要的煤电基地,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展现了以“三光荣”为代表的地矿时代精神,创造了富有贵州高原特色的地矿文化。
1 在“三光荣”旗帜下,形成了独特的“贵州地质文化”现象
“三光荣”提出30年来,贵州地质工作者的创业和奉献,使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史流光溢彩;贵州地矿文化独有的特色和贡献,使多彩贵州文化和国土资源文化丰富灿烂。
1.1 出作品
全局职工创作出版一大批引起社会反响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中作品100余部,出版专著30多部,创作了10多部电影、电视剧。全局职工创作的文学作品已愈1000万字以上。贵州地矿局在电影、电视、小说、诗歌、散文、科普等领域创作出了一大批颇具影响的作品,走在了全省和国土资源部行业文学创作的前列。欧阳黔森出版10多部,《雄关漫道》、《绝地逢生》、电视剧和长篇小说在全国引起轰动;袁浪出版《黄鹤儿女魂》等4部;李绍珊出版《岁末集》等作品4部;刘龙材出版《刘龙材文集》科普文学作品等7部;陈履安出版《两难困惑中的抉择》等作品4部;李绍珊、袁浪、冉正万、何毓敏、冯飞、陈跃康、李文炎、李承钰、管利民等都出版了文学作品专著。2000年,贵州地矿局编辑的地质文学丛书《高原拓荒人》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地质文联第一部文学作品之集大成。这部丛书分报告文学卷、小说卷、诗歌卷三大卷,计120万字,汇集了1984~2000年间全局地矿职工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丛书的写作主体是地质工作者,其作品内容更是以地质工作为主要创作对象。集中展示了贵州地矿局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和贵州地矿职工的精神风貌。
拍摄电视专题片。在上世纪90年代末,贵州地矿局和省电视台合作拍摄了电视专题片《高原拓荒人》,这是贵州省乃至全国第一部反映地质工作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的专题片,塑造了地质工作者艰苦创业的时代群像,歌颂了贵州地质工作者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此片在贵州电视台播出后,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2007年1月,在贵州地矿局建局50周年之际,贵州局和贵州电视台合作拍摄的9集系列电视专题片《苗岭先行兵》,在贵州卫视黄金时间播出,获得贵州省第八届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评选影视类一等奖,同时选送参加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国际选片会,获得“中国十佳行业片奖”,这是贵州省专题片获得的最高奖。2011年,反映贵州地矿局抗旱打井的电视专题片《甘霖行动》,作为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专题片使用,产生了良好反响。
1.2 出人才
培养了文学创作队伍。目前,地质文联这支文学创作队伍有32人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和贵州省作家协会,陈国栋当选为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主席、欧阳黔森当选为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袁浪两度担任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在地质文联的作者和《杜鹃花》的编辑中,有一批优秀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通过群众性文艺活动,贵州地矿局培养和输送了近300人的文学创作人才,形成了颇具影响、令省内外瞩目的作家群。欧阳黔森、冉正万、何毓敏、刘龙材、陈跃康、管利明等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科普文艺作品和多部影视文学剧本,有的作品在省内外文坛引起了轰动。
1.3 建阵地
坚持以“地矿特色、边陲特色”,办好《杜鹃花》文学杂志。以《杜鹃花》为阵地,出作品出人才。地质文学刊物《杜鹃花》创刊于1984年,作为地质文联会刊。(2000~2009停刊10年)。2009年6月复刊出版,被《中国国土资源报》评为2009年度国土资源文化十件大事之一。《杜鹃花》至今出版了39期,***发表近800万字的文学作品。在贵州省文艺界和全国地矿系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被誉为“贵州地质文学的摇篮”。刊登在《杜鹃花》杂志上拍成电视剧的有,王蔚桦的10集电视剧《悠悠赤水河》、《黄金高原》;拍成电影故事片的有,袁浪的《血溅秋风楼》、《无名三侠客》。同时,30年来,地质文联7次邀请著名作家叶辛、王蔚桦、何文等到黔西南金矿、务正道铝土矿、铜仁锰矿和地质队采风,前后***完成100多篇文章,总计70多万字。
1.4 获殊荣
1989年成立的贵州地质文联,在贵州地矿局党委的关怀和省文联、中国国土资源(地质)文联的帮助指导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认真贯彻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精神和“团结、鼓劲、务实、繁荣”的指导思想,坚持扎根地矿沃土,唱响地矿主旋律,展现地矿风采,始终结合地矿行业实际,深入开展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创造了较好的成绩。1994年,地质文联被地矿部文联授予“文联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地质文联被省文联评为优秀文联,受到表彰。2006年8月,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优秀企业文联”称号,是全国地矿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省局。2009年,贵州地质文联再度获贵州省先进文联称号。在贵州省一至十届“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评奖中,贵州地矿局每届均以10多个奖项名列前茅,均获得组织奖。
贵州地质文学的异军突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独特的“贵州地质文化”现象。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了“贵州地质文学现象”。贵州地质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能成为“贵州地质文学现象”,体现了一个群体团结进取、勇于超越的精神。丰厚的生活土壤、积极的人生态度、浓郁的文化氛围、无私的团队核心最终成就了“贵州地质文学现象”。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还专门成立了“贵州地质文学分会”。独具特色的“贵州地质文学现象”,为国土资源文化和贵州多彩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2 光大 “三光荣”传统,不断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近年来,贵州地矿局坚持光大“三光荣”传统,不断注入新的文化活力。紧密结合地质工作实际,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同等对待,作为凝聚职工、激励职工、教育职工、展示职工的大事抓落实,抓出实效。
2.1 进一步激活文学创作
一是贵州地质文联重新注册登记,成立文学、摄影、书画、艺术四个分会经常开展活动;现有会员200多人。《杜鹃花》复刊出版,被《中国国土资源报》评为2009年度国土资源文化十件大事之一。众多优秀作品也在历届省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二是每年公开出版一部以上书籍:如记载贵州地矿局50年奋斗发展历程的《贵州地矿局局史》、反映贵州地矿局打井抗旱的报告文学集《甘霖行动》、《贵州地矿摄影书画作品集》等。三是组织采风活动,弘扬地矿文化。组织了“地质找矿突破文学创作采风活动”。邀请作家、记者深入地质一线进行采访,详细了解并报道贵州地矿局近年来在地质找矿、地下水勘查开发中取得的成果。一批弘扬主旋律,褒扬先进的报告文学、通讯、小说、诗歌发表后,在省内外引起反响。
2.2 《杜鹃花》、《贵州地矿》 报与地矿网站信息***享
成为繁荣地矿文化的载体和阵地。《贵州地矿》报获得省新闻出版局“2010年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优秀奖,且排名首位。贵州地矿网站4年来为省政府门户网站质量评比前3名。
2.3 对外宣传形成声势
贵州地矿局首次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两个国家级最高新闻媒体发表反映地矿局工作的新闻报道,每年在国家、省、部主要新闻媒体发表文章200多篇。拍摄制作了电视专题片《甘霖行动》,提升了地矿文化软实力。
2.4 群众性文化活动独具特色
每年轮流举办全局职工体育节或职工艺术节,开展活动的时间安排相对固定,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特色,项目设置突出地矿行业特点,适合职工年龄差异及不同年龄层段,展示地矿精神风采,活跃职工文体生活。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抢答赛、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基层单位还建立一些业余文艺演出队和体育专业骨干队伍,开展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如2007年,贵州地矿局组织6个职工家庭登上中央电视台3套《神州大舞台》,通过歌曲、舞蹈、器乐、书法、绘画、杂技、魔术等,展示地矿职工个人才艺,男女老少一起登台表演,充分展示了地矿职工家庭的时代风采,在全国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2.5 构筑贵州地矿精神高地
2012年初,贵州地矿局隆重召开了“贵州地矿文化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地矿文化建设促进地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举办了“贵州地矿文化建设成果实物展”,近千件文化成果交相辉映,琳琅满目,令人振奋。省领导评价说,贵州地矿局不但是地质找矿的先行者,也是文化建设的先行者。
在全局开展“贵州地矿精神”大讨论活动。系统内26个基层单位认真开展了群众大讨论、专题征文、专题研讨会、专家归纳梳理、专题研究浓缩等活动,上万人次地质职工、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参与了大讨论,经反复推敲、提炼,最后通过全局干部、职工投票推荐,经局党委研究确定:
贵州地矿精神为“找矿兴黔,求实创新”。
贵州地矿核心价值观为“找矿为本,科技为先,和谐为基,奉献为荣”。
贵州地矿精神释义如下:
找矿:体现我局资源保障的职能职责和艰苦奉献精神;
兴黔:体现我局在兴黔富民过程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求实:体现我局发扬传统作风和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创新:体现地质工作科学发展动力和与时俱进时代特征。
局党委对“贵州地矿精神”进行宣传、教育、培训,以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方式,让“贵州地矿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在全局党员干部职工中“入目入耳、入脑入心”。《贵州地矿之歌》在职工中广泛传唱,地矿精神高地在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心中构筑。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地矿局利用建局50周年及55周年契机开展系列活动,地矿文化得到了集中展示:如编写并公开出版了一部局史及大事记、拍摄并在贵州卫视播放了9集电视专题片;举办了文艺演出、出版获奖地质成果(论文)专著等。
最近,贵州地矿局与贵州省作协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联合创作、拍摄一部反映贵州地矿题材的30集电视连续剧,由贵州省文联副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欧阳黔森牵头;这将是贵州地质文学创作活动的一个重要突破。
3 弘扬“三光荣”精神,打造地矿文化品牌
在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新时期,做好地矿工作,实现找矿突破,构建和谐地矿,需要我们弘扬“三光荣”精神,在为贵州工业化、城镇化战略提供资源保障的同时,树立地矿形象,打造地矿文化品牌。我们的体会是: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局党委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培育优秀职工队伍、打造贵州地矿品牌的大事来抓,在资金、人员、时间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和大力支持,每年安排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在100万元以上;二是制度建设是保障。先后制定了《贵州省地矿局加强地矿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塑造“贵州地矿”品牌形象指导意见》等文件,将文化人才纳入专家和骨干管理,为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保证;三是阵地建设是基础。全局基层单位全部建设成为文明基地,各单位普遍建起了图书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运动场、健身场;局专门修建了贵州地矿体育文化中心,投入资金200多万元,为北部、东部、西部和新天寨片区分别修建了室内篮球场和羽毛球场;不断提高一报一网一刊的质量。四是开展活动是载体。各种地矿文化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打响了地矿品牌,提高了地矿职工整体素质。五是促进发展是目的。通过扎实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地质找矿新突破和地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地矿事业正处在“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资源和环境保障重任在肩,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迫切需要我们高扬地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旗帜,加强地矿文化建设,打造地矿文化品牌,增强地矿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建设产生的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等,促进地矿事业科学发展。
地矿行业“三光荣”是一种精神,激励着地质人找矿报国,艰苦奉献,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三光荣”是一种传统,30年来薪火相传,引领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地质,献身找矿。未来10年,贵州地矿文化发展总体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地矿文化灵魂,进一步弘扬“三光荣”精神和贵州地矿精神,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地矿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建立地矿文化创新体系和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文化人才体系,地矿文化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显著增强,使之成为凝聚职工、激励斗志、扩大社会影响、树立品牌形象、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文化强局战略中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