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平常,生活最美的样子

平常,生活最美的样子

也许生活并不总是平常

但“平常”

可以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力量

杨绛曾说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那颗如赤子般透亮的平常心

正是她一生

最真实的写照

历经磨难而不屈,看遍荣辱而坦然

平常心是初心

是年轻时总想拥抱波澜

但回过头来才发现

所向往的海阔天空

不过是源头般的宁静平和

平常心也是日常

苏轼的晴雨不忧

西南联大的铮铮风骨

不是变味的盲目佛系

更不是怯懦的自我逃避

而是在一声“吃茶去”中

感悟着平常,通透了人生

杨绛翻译兰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她的一生,也正在这字里行间。在“不争”中看遍了美好,也历尽了苦难,在走到人生边上时,只余心底的淡定与从容,丝毫不见岁月的无情波澜。

钱钟书说:“我没有未婚妻”。

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

清华园中一遇,是两人寄情书信,互诉衷肠的伊始,也注定了今生七十年岁月的相知与相伴。

杨绛曾在散文《隐身衣》中提到夫妇二人间的闲聊,若是能有一件仙家法宝,两人都愿要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邀游。并非要为非作歹,而是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

后来,二人世界成了幸福的“我们仨”,钱钟书、杨绛,还有他们的女儿“圆圆”钱瑗。杨绛回忆: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1966年,她被打成了“牛鬼蛇神”,剃了阴阳头,却还不忘和钱钟书打趣,说自小羡慕弟弟剃光头,这下也如愿了,并马上动手制一顶假发,出门照常买菜生活。

她被没收了《堂·吉诃德》的翻译稿,这是她多年的泣血心力,如孩子般珍贵的文稿,但她不是满腹牢骚,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寻回。

她被分配去打扫厕所,即使眼前生活和过去天差地别,却也并不沮丧,反倒是觉得能有机会见识人间百态。

二人相互理发

“世间最好的人生,是你不索取、不攀附、不低眉,却能活得最贞静、最优雅、最安然。”

杨绛的平常心,是从得失心,到对待世事以初心。

幸福无忧时不曾张扬轻浮,只盼家团圆,人安在,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尝遍困苦时,坚守内心的安定,在动荡中努力维持心中的一张安静书桌、一方平和角落。

多少人在年轻时,总渴望拥抱波澜,

但见过了大山大河后,

经历了这场人生修炼后,

回过头来才发现,

少时所惊叹的滔天巨浪,

不过是生活中的常见溪流,

年长时所向往的海阔天空,

不过是源头般的宁静淳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是与佛印嬉笑怒骂,能饮酒、擅烩肉、常大笑的苏轼;

这是在仕途不顺,一贬再贬中也能笑谈“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苏轼;

这是不惧老之将至,胸怀可比山海,酒到酣处说着“鬓微霜,又何妨”的苏轼;

这是欲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苏轼。

他说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晴也好,雨也罢, 苏轼的平常心,是看淡无常后的豁达乐观,这份宠辱不惊,不是不知苦难,而是深知苦难,却看得比谁都通透。

在宽宽窄窄的人生路上,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说起雨,电影《无问西东》中西南联大的那场雨,不知扣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简陋学堂内,身旁接雨的锅碗瓢盆,发出此起彼伏的清脆声响,学子们在越来越大的雨声中,再也难听清课程的讲解,于是教授干脆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四字。

密密麻麻的板书前,教授一身青袍,从容沉静。从那份淡然与平常中涌现的力量,让万物也随之静谧,静到只听得见落雨,只闻得见心声。

“静坐听雨”的教师原型是清华经济系教授陈岱孙

为躲避日军战火,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三校在长沙临时合并,后又迁往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

国难当头,大学条件极其艰苦,衣食不足,还要时常躲避战机的轰炸。初到昆明时,梅贻琦对校舍的要求是,“除了图书资料室做砖瓦建筑,教室用铁皮做顶,其余统统做茅草屋”。

二排左起:浦江清,朱自清,冯友兰,

闻一多,唐兰, 游国恩,罗庸,许骏斋,

余冠英,王力,沈从文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一个只在战火中存在了八年的大学,被认为是抗战期间的“衣冠南渡”,这里走出了各个领域的无数人才,保存了“中国高等教育火种”。

此时的西南联大,窗外大雨混沌了世界,但在翻飞的水珠中,有教室里的静默坦然,有校内蓑翁的临水猎鱼,有操场训练的师生,在雨中阵型不乱,口号齐声。

这份平常心,是对待非常以日常,是乱世如麻中的不屈血性,是风雨飘摇中的铮铮风骨。

平常是什么?是来人求佛问禅,唐代赵州从谂禅师只说的 “吃茶去”

千言万语,天广地阔,尽在一盏茶中。最贴近生活的平常,无需特殊的仪式化,而就在一茶一饭的点滴感悟中。想要拥有平常心,便要去真实的感受平常。

杨绛先生的“不争”,苏东坡的“豁达”,西南联大的“风骨”,还有赵州和尚的“吃茶去”,他们的平常心,不是变了味的盲目佛系,不是事事都“随它去”的怯懦逃避,而是挺直脊梁,直面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对待世事以初心,对待非常以日常。

或许这一生并非顺风顺水,但这种“平常”可以是源自内心的力量,拥有平常心的人,见到的是生活最美的样子。

在磨砺中勇敢自问,做出选择,将沉浮都看作是相伴人生的常态,直至有一天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