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洲文学》微信公众号创刊一周年之即,主编邀我写些祝福的话和说一些建议。接到消息时,我正在忙着手头的工作,就匆匆忙忙写了几句话敷衍应付。过后才感觉意犹未尽,有许多想说而未说的,沐浴着午后的暖阳,我畅开心扉,回忆起与《花洲文学》的点点滴滴。
邓州自古文化底蕴深厚,从范仲淹知邓时写下名满天下的《岳阳楼记》,现代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到当代二月河洋洋洒洒的“帝王系列”再到周大新的茅盾文学奖《湖光山色》等等。近些年来也涌现了张天敏、张书勇、闫俊玲、高宏民、张简、朱可铮等写实派本地作家,把邓州的文化渲染的五彩缤粉,夺人眼目。
文学之与邓州是有众多扯不断的历史渊源,仿佛一面鲜红的旗帜,引领了无数热爱写作的人为了***同的梦想聚到了一起。
应运而生的公众号《红袖微刊》(花洲文学的前身)就悄悄萌芽出土。说到这,首先要提到两个人,一是张天敏,邓州市作协主席;二是江燕,红袖微刊创始人。因为文学的牵线,两个人相识,因为***同的热爱,她们彼此约定要为邓州文坛做一些事情。
我认识天敏主席和江燕是在城北边的饭局上,张主席喊来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商议如何把邓州的文学力量凝聚起来发扬广大。看到张主席神采奕奕,气质端庄秀丽,我才知道文学该是多么好的化妆品,把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打扮的如此美丽精湛。
我早已把文学边缘化,面对天敏主席的殷切鼓励,我下意识感到不写点东西是对不住这份厚爱的。江燕老师更是要我把作品发给她,让其刊登在微刊上。后来的几篇小文相继发表,见证了江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且严谨细致。
在这次聚餐中,我认识了以前只知名字而未谋面的文友:张静、单克磊、尚廷普、张简、朱可峥、李玉环等,把酒言欢,把梦畅想,成了这次相聚的主题。
编发公众号的艰辛,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也经营着一份微薄的田地。而无所求的付出,则需要千万分的执着。我们无法体会江燕是如何把这份坚守变成一种忘我的付出,我们只知道定时看到编排精美的文字时,那种美妙的感官享受。这个恰似江南雨巷中走出的女子,如何撑着一把油纸伞,在孤独的夜晚独自前行?
有大爱才有大智慧。《红袖微刊》在运行中逐渐显出其定位狭窄的弊端,改名改版已势在必行。当把这个话题抛在群里时,大家纷纷献计献策,几经商议,最后定名《花洲文学》。这个名字,既显示其来路,又彰显其大气,目标精准,内涵丰富。
《花洲文学》团队由最初的二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个人,逐步形成了改、审、编、推一体化,关注量也在稳步上升,一个纯文学微信公众号能办到这种地步,实在堪称成功的典范。它在不遗余力推介本地文人的作品时,还发表了大批国内文学爱好者的稿件,其影响力越来越大,诸多好评纷至沓来。
“一”代表初和始,《花洲文学》目前还是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孩,有句老话叫“从小看大,三岁到老”,它虽起步稍晚,但步履稳健,又有全国各地大批文学爱好者的呵护和关爱,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顺祝《花洲文学》,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