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方平不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散文,而是一篇小说。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了大量以谈鬼说狐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席方平是其中一篇较为著名的小说,讲述了席方平因不满贪官污吏而受冤入狱,最终借助鬼魂的力量复仇的故事。
在小说中,席方平因为遭受贪官污吏的陷害而身陷囹圄,历经磨难。然而,他并未放弃希望,而是坚定地为自己申诉。最终,在魂魄离体后,他找到了自己的冤魂,并借助鬼魂的力量将贪官污吏一一惩治,为自己洗清了冤屈。
小说中通过席方平的形象,展现了一个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正义之士。同时,小说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上贪污腐败、官官相护等种种弊端,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聊斋志异》创作背景:
《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蒲松龄的家庭背景、社会经历以及个人兴趣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同作用,最终促成了这部经典的诞生。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他早年的科举经历并不顺利,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这样的经历使得他能够深入了解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和人物,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蒲松龄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这些故事经过他的整理、加工,最终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这表明,蒲松龄在年轻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聊斋志异》的创作。而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蒲松龄是如何搜集和整理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