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干校六记的作品评价

干校六记的作品评价

《干校六记》台湾书评:卑微是最好的隐身

“读杨绛散文犹如品茗,还魂回甘,越读兴味越佳。《干校六记》写下放干校的生活纪实,不自怜自怨反小趣丛生,文字雅洁,读过难忘。《将饮茶》写(杨绛)父亲、姑母、丈夫,写中国社会旧时教养,更写出一个独特的人格者所经历的不凡时。”

请容我就这么抄写封底的文字起首吧,实在是没有更贴切简洁的话语可以取代了!读罢如此一本举重若轻的散文书,难免叫人自惭形秽、恨不得登下戮力简省精练、 不再语多浪费。几年前杨绛以九二高龄写下《我们仨》一书,追忆生死两茫茫的亲人。含蓄节制却令人动容。尤其封底那句清浅地叹息:“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硬是惹得我泪眼汪汪不能止。通篇弥漫着旧时代文人的温润丰厚,一时洛阳纸贵这里就暂且不表了。这次台湾时报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干校六记》其实是从一九八一年北京出版过的《干校六记》和晚些出版的《将饮茶》两本集子兜上几篇零星的散文揉出来的,但杨绛“举重若轻的散文之笔,舒缓从容、含蓄内蕴的文风,细腻传神、幽默生动的人物描绘,写生命也写生活。”不仅仅是在文采上展现旧时代文人的丰厚和气度,在美学上也符合了华人的价值观,升华过的苦难要“悲而不伤”。深深的哀痛隐身淡然的辞句,他没说的比说得多。

许多人形容杨绛的文字雅洁,温润如一方美玉。以如此秀丽的文字记趣自然是生动写意,但更难得是当这润泽之笔描写的对象文化大革命时,他不枝不蔓的冷静,远较声泪俱下的控诉产生更巨大的张力,发人深省。

正如钱锺书在书前小引所说“‘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都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当年的受害者如今写来总是不忍卒睹;当年的加害者写来似乎又多为己赎罪,反省惕励的成份究竟多些。台湾的读者想要透过文学之笔来体会这场运动,要不反胃但又能说到痛处的,的确不好找。

该如何勾勒一个时代利用人性的情感以为斗争的武器、工具,以至于人人噤若寒蝉、莫敢相依?杨绛先写那狗对待人的热烈,欢呼、跳跃、打滚,欣喜之情不言而喻。却继而自陈“但也有人以为狗只是资产阶级夫人小姐的玩物。所以我待小趋(狗名)向来只是淡淡的,从不爱抚他。”这是出自宽容体恤的刻意淡漠,对彼此的保护膜。连只狗、一本书你都不能显露出珍爱之意,否则将是更加倍凄厉的羞辱折磨,如此运动不是大悲剧还能是什么呢?

《干校六记》以整个时代背景的惴栗荒谬烘托出人们如蜉蝣、蝼蚁的无助和渺小,但杨绛又以之记情,点滴可见钱钟书与杨绛两人的鹣鲽情深,仿佛这悲剧里还能滋长浪漫。于是那小小的温情仿佛黑暗中的微光,让人不至于过度绝望。

过街老鼠般的日子决计忘不了的吧?他却说,每朵乌云都有道银边。末了,他许了个愿,就要一件仙家法宝,卑微的隐身衣。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视若无睹。存在成了最无奈的悲哀。

欸,他们是这般这般的卑微,直低到尘埃里去了,末了却从那尘埃里,开出最动人的花儿。

坦然生活——评《干校六记》

《干校六记》是一本纪实散文集,一***六篇。杨绛记录了她在文革下放干校期间的一些琐事。杨绛说“回京已八年,琐事历历,犹如在目前,这一段生活是难得的经验,因此作六记。”

初识《干校六记》,因为知道它是反应文革期间的一些事,总以为该是充满火药味的,满是愤怒、不满或是埋怨。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小引中写的:“学部在干校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搞运动,清查‘五一六分子’。干校两年多的生活是在这个批判斗争的气氛中度过的;按照农活、造房、搬家等等需要,搞运动的节奏一会子加紧,一会子放松,但仿佛间歇疟疾病,始终缠住身体。”在这样一场受折磨的运动之后,会不怨恨有所抱怨吗?然而,读完之后才发现,《干校六记》透露出来的是杨绛的那份心境:以平和的心态坦然的面对生活的责难,不偏不倚。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史无前例的大运动,期间有多少大事,《干校六记》中不管是《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还是《“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都只是这场大运动中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些琐事。“‘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都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然而,杨绛女士记录下这些琐事,“那番往事,毕竟是我一生难忘的亲身经历,也是应该让大家知道的一段历史,别人的传说都不详、不尽、不实。我应该在自己有生之年,把这段往事公之于众,我说的话可有我负责。”

《干校六记》正是切实的记录。透过这些琐事更透露出杨绛那份平静平和的心态,面对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经历种种苦难和欺辱,事过之后,还能不怨不恨,不自怜不自悯,也不申冤诉苦,以平和心态面对,坦然生活。杨绛的心中的那份“静”是让人敬佩的。

文化大革命,对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来说,确实是一种苦难和折磨。杨绛也曾遭受那份辛酸和痛苦。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被剃成阴阳头,扫厕所,被驱到大院游行……受了这些苦难,而杨绛却还能说“打我骂我欺侮我都不足以辱我,何况我所遭受的实在微不足道,至于天天吃窝窝头咸菜的生活,又何以折磨我呢。”因为杨绛“虽然每天胸前挂着罪犯,甚至在群众愤怒而后严厉的呵骂声中,认真相信自己是亏负人民,亏负了党,但我却觉得,即使那是事实,我还是问心无愧。” 问心无愧,这就是杨绛心中的坦然吧,面对生活对自己的责难,不去怨恨,不去抱怨,在必须面对的时候,坦然面对,奉上自己的真心和勇气。因此在干校里才有了那份“闲情”来记那些干校里的“轶闻趣事”作为六记吧,以至于让人在读完六记之后有“下放干校还有这般乐趣”的感觉。我知道这是在文革辛酸中的苦中作乐,因此更为杨绛的这种心境所折服。“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杨绛在《我们仨》里写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沦陷上海期间,饱经忧患,也见到世态炎凉,我们夫妇把日常的感受,当作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这种滋味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杨绛在干校就是以这种心态生活吧,她是把在干校里的点滴都当作美酒品尝了。正是这样,才更加坦然:朴素单纯,与事无求,与人无争。

不管白纸上的黑点或是黑纸上的白点,这只是一个看待事情的角度和心态问题。杨绛很厉害,她选择了坦然,让生活在她的视野下呈现出与别人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