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无锡博物院的研究员

无锡博物院的研究员

王铭嘉

无锡市人民银行退休干部,著名钱币专家和收藏家。曾组建无锡市钱币学会,成立钱币陈列室,组织过多次大型钱币展览,为钱币鉴定研究做了大量工作。

王赓唐

原无锡历史学会会长,是我市著名的思想史、学术史、东林党史、地方史研究专家,学术成果丰富,入编《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大辞典》,有关学术论文多次获江苏省和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出版的重要专著有《知半斋文集》、《徐寿、徐建寅传论》、《荣氏家族的经营文化》等多种。

朱文杰

东林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东林书院、东林党史、宋明学术史方面的研究,多次出席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已出版有关专著数部和发表论文多篇。

吕锡生

原无锡教育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历史文选和史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现任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太湖史研究所所长,主要著述有《三史斋文集》,并任《徐霞客家传》、《历史认识的理论和方法》主编,《中国大运河史》、《中国太湖史》执行编委,已发表论文百余篇。

沈映冬

台湾无锡籍学者,台北无锡同乡会监事,曾长期从事孔子《论语》的研究和讲学,早年辑有《孔子的生平》一书,海峡两岸,为促进无锡与台湾之间的文化交流做了不少有意义的工作。

陈文源

原江南大学教授,省经济史学会理事,曾在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和复旦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著专著6部,80年后开展无锡荣氏兄弟的专选研究,成果突出。在荣毅仁先生的认可和支持下,正系统整理出版有关荣德生先生和荣氏企业的史料,计划出版6部史料集,其中《乐农自订行年记事》已发行,《荣德生文集》已基本完稿,其余几部正在选编中。

高燮初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退休以后,创建吴文化公园,现任吴文化公园管委会主任,吴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且受聘为苏大、华师大、北师大等校兼职教授,省社科院吴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是96年、97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国际卓越功勋名人,亚洲分部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吴地文化和吴文化研究,已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500余万字的《吴文化艺术丛书》等专著,曾多次荣获省史学会、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浦学坤

无锡市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文联主席、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除从事文学创作之外,还开展地方文化史研究。曾编著出版多部诗集及文学作品集。

夏刚草

无锡市文管会办公室研究员,长期从事文物保护,文物政策法令的研究、宣传和地方历史、文化史的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全国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钱剑华

原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雕塑家、书画家,长期在艺术院校从事教学、创作和研究工作,现任省国风书画院副院长、宜兴陶艺学会顾问、无锡政协书画社副社长等。已出版著作有《中国书画概论》、《紫砂茶壶的造型和鉴赏》、《钱剑华花鸟画集》、《结构与动态》等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穆棣

无锡市书画院一级美术师,书法家兼书画鉴定专家。现任省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无锡市书法家协会副会长等。书法作品曾获全国银牛奖竞赛一等奖,全国中、青展一等奖等。学术著作已出版《韭花帖系列考》,论文多篇发表于大陆与台湾、香港的有关学术刊物,已产生重大影响。钱钟书故居又称钱绳武堂,位于无锡老城区新街巷30号和32号, 是 钱钟书少年时读书、成长之处。

钱钟书(1910.11-1998.12),字默存,号瑰聚,笔名中书君,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坛泰斗。钱钟书先生是一生从事文学创作及中西文化的研究,其主要著述有《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七缀集》、《管锥篇》《钱钟书散文集》、《钱钟书论学文选》等,其中《管锥篇》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广征博引,所引中外学者四千余人,著作愈万种,煌煌巨作,显示了钱钟书的博学多才和独特的学术研究方法,获首届全国图书一等奖。

钱钟书故居系钱钟书祖父钱福炯筹建于1923年,其叔父钱孙卿续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因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叔父钱孙卿及子女长期居住于此,故统称为钱氏住宅。2001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钱氏住宅30号进行维修,并筹建钱钟书文学馆,2002年,由无锡市文化局负责,博物馆具体承担故居的修复,文学馆的筹建任务。根据古建筑修旧如旧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钱氏住宅进行了抢救性维修,修复后的30号内主体建筑为平房两进,每进面阔七间;中有天井,天井两侧各有侧厢一间;东有备弄,弄低另有厨房、餐室、柴屋数间,后有花园。并布置了钱钟书卧室和钱绳武堂,设计了相关的陈列陈设。

通过现代化的设计,展示钱钟书先生的生平,以敏而好学 人中之龙、辛勤耕耘 文学大师、著作等身 学术泰斗、饮誉全球 光照后人、钱氏家族 英才辈出五个部分展览,突出钱钟书先生一丝不苟,穷极不舍,珍分惜秒的治学态度及取得的巨大成果和温和谦恭,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伟大人格,故居于2002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开放两年多来,***接待观众十二万余人次,接待各界领导、学者二百多批次,并与十余所大、中小学建立了德育教育基地活动点。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教育局命名为假日新视野活动点。

钱钟书卧室

钱钟书大伯钱基成无子,钱钟书便继为嗣子。这里是他和伯母毛夫人的卧室,也是钱钟书的小书房。在这里钱钟书由浑沌未开窍的顽童到奋发上进的青年,在这里他逐渐感知人生,走向伟大。

钱绳武堂

钱绳武堂系钱钟书祖父钱福烔置业,1923年建造,钱福烔题名为“绳武堂”,匾为当时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所书。钱福烔集经史语撰联悬于厅堂之上,勉励钱氏子孙勤奋读书,安分守业,和睦相处,继承家风。钱钟书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绳武堂敦厚质朴竞志奋进的门风,都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中国蓝印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绚丽多姿的技法,西周时已有明确的文史记载,《茍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之句,即是有感于蓝印花布提炼归纳的哲理明言。民间蓝印花布分布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不同地域的民间蓝染工艺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娴熟的工艺制作技术,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望。蕴涵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蓝印花布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锡历来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耕织发达,素有鱼米之乡,丝织之地之美称。宋代即成为闻名于世的“布码头”,直至上世纪中叶,无锡的大小染坊有30家之多,可以说,无锡是中国蓝印花布的产地重镇,蓝印花布是无锡经济发展的重要实物,是本地区民间艺术的珍贵资料。

而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推扩和普及,蓝印花布这一饱含本土文化精粹的民间工艺正逐渐消逝,慢慢滨绎为“活化石”。拯救这些活态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劳动人民创造的珍贵文化财富,发掘和研究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弘扬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是每一位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社会有识之士投身于此项事业中去。这方面,陆瑞兴先生及他创建的民间蓝印花布博物馆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无锡市民间蓝印花布博物馆保存和展示的蓝印花布实物及制作工艺工具,琳琅满目,翔实丰富,排列有序,可观性强,不仅为无锡高度发达的民间织染史提供了最好的佑证,也为广大民众包括专家学者提供了学习中国蓝印花历史,熟悉了解民间传统工艺,研究中化传统手工艺技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对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无锡市民间蓝印花布博物馆将以其独特的展示形态为打造文化无锡,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民间博物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