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心理观察:摆脱强势母亲的控制,你需要做对这件事

心理观察:摆脱强势母亲的控制,你需要做对这件事

试图控制孩子的母亲一般有着自恋倾向,因为控制欲源自对自我的过多关注。而自恋的母亲会对女儿有着极其特殊的影响。

——心理学家卡瑞尔·麦克布莱德

在我的第四期能量管理中阶营中,莉莉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家庭条件优越、毕业于国内顶尖名校、美丽优雅聪慧的她,却自叹人生把一手好牌打烂了。。

在团体咨询中,她与母亲相爱相杀的故事激起了学员很多的***鸣。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断言,人的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人际关系。之所以烦恼,就是想获得别人的认可。想要改变这一点,阿德勒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办法—— 课题分离

莉莉如何与母亲很好地去做课题分离?当天参加团体咨询的学员在莉莉接受我的咨询时在一旁当着“观察员”,之后他们都写出了精彩的反馈报告,在各自书写中给予很多的***情和照见,也给出了各自视角的解读。

我选择了其中几位学员的反馈报告分享给大家——

边界是篱笆,不是一堵墙

—— 丹丹写给莉莉的观察手记 (节选)

莉莉,第一次在视频里见到你,觉得你好美,像某一个明星。后来听陈老师说你像港剧里的女主角,我也同感。

可能因为你清爽、干练、精明、聪慧,所以你给我的感觉是在《甄嬛传》能活到最后一集的那种,我隐约感觉到你身上有股“狠劲”,不知道这样形容合不合适。

看了你的自述报告,最大的感受是优秀。你好像一直生活在聚光灯下,你对自己的高标准、高要求让自己收获了无数的鲜花与掌声,是妥妥的学霸一枚。

在你梳理跟妈妈的关系里,我看到了你对妈妈矛盾的爱。在你困难的时候确实需要妈妈的支助,不管物质还是精神,但面对妈妈掌控的爱你又想逃离。我跟你有着同样的课题。

看到很多小伙伴给你的建议需要跟妈妈课题分离,确认边界感。非常巧,你咨询之前,我做了能量工具的分享,也是课题分离。我也把它运用在我和妈妈的关系中。

其实一开始我还是狠不下心来,觉得有违孝道。毕竟她是我的妈妈,就算她要骂我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她也可怜,没什么文化,只能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发泄情绪,作为女儿,我应该无止境的包容她,爱护她。

可是我发现这样的纠缠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情绪深渊里,让我非常耗能。

我跟我妈的关系就像两个人在跳舞,我一直被她牵着跳,我不能让我妈停止跳舞,但我可以停止自己的舞步啊。

看清楚这一点后,我决定跟她确立边界,不允许她再来影响我的生活,就是陈老师说的 “先分离” 。我的行为引起我妈更大的愤怒我也不回应。

生活确实轻松不少,可是对于妈妈还是会有牵挂,直到理解了 “边界是篱笆,不是一堵墙,它可以挡住相互之间的伤害但不会挡住爱的流动。

我妈只是在用她自己的方式爱着子女。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慢慢开始重新跟她链接,但不会被她牵着走了,只是尽子女的本分,用我的方式来爱她。

而且我发现妈妈在“失去”我之后也会恐慌,面对失而复得她没有之前的嚣张气焰了。现在我们的相处保持着距离,但都能感受到对方的关心和爱。

你来到这个世界,并非为母亲而来

—— Serena写给莉莉的观察手记 (节选)

亲爱的莉莉,昨晚做完团体咨询后我们聊了很久。

我很开心你对我说, 好像你口渴想要喝一杯水,而陈老师的这场咨询让你明白,其实你完全可以靠自己打一口井 。

你感觉被真正看见、懂得,并且抱持。

昨晩陈老师为了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课题分离”,不惜“以身说法”,他的极致坦城、对自己的高度接纳,关系中的清爽不粘连,让每个人都承担选择带来的结果,也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爱和界限如此分明 。特别是他对父亲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作为角色身份的理解、懂得和慈悲,真的非常动人。

亲爱的莉莉,你在我的心里,宛如一个美丽的精灵,目光纯净,感觉敏锐,内心却又如此丰富和柔软。只是,一个如此天资聪颖,优雅而又充满灵秀的女孩,为何却把自己的 “一手好牌打烂”?

我想从我的视角给出一些解读。

关于勇气

莉莉,在看完你的人生自述后,我心里涌上来最强烈的感受是:惋惜。

我看到你因为母亲的强势,不得不一次次在人生重要的选择中做着妥协:你放弃喜爱的文科,你放弃挑选喜爱的工作,你也放弃了喜爱的城市……

你满心委屈地迎合着“女王”般的母亲,但你依然无法拥有美好的母女关系。母亲随意进入你的生活,对你横加指责和干涉。

我听到你母亲毫不顾忌你的感受发泄她的不满羞辱你时,我就感到特别的愤怒,因为我看到你母亲一直在利用你对她的爱PUA你,母亲一定知道“害怕关系断裂”是你的软肋,所以她才可以用 “断绝母女关系”来威胁你听从她的意志。

我不知道你母亲的童年里遭遇过什么样的创伤,但感觉到她心里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一个有着强烈不安全感的母亲,一个心里有着许多担心和恐惧的母亲,在外在的世界里才需要这么控制。

只是莉莉,我们一次次背叛自己是有代价的。当你在咨询中告诉我们,你现在链接到的内心小孩她非常麻木,面对车水马龙的世界感觉无比的孤独,好像一切都与她没有关系。

你知道吗? 也许这种麻木,就是我们背叛自己的代价。

如果一次次,你都扼杀她热切的向往,如果一次次,你都要求她懂事听话,那么她怎么会有光彩和活力,怎么会有喜悦呢?

最残酷对待你内心小孩的其实并不是你的妈妈,而是你 。 因为只有经得你同意,别人才可以在你的生命里行使她的意志。

所以,莉莉,正如陈老师讲的,你和母亲的关系需要“先分离、再融合”,你可不可以在以后每一次的选择中多一点勇气,去支持你内心的意志,去真正地做你自己。

即便有时仍会让母亲失望,甚至她依然会用惯常的“威胁控制戏”来给你施压,或者以柔弱激起你的内疚,那时,你是否依然可以坚定地和自己站在一起?

勇气的背后,其实是承担。做自己也是要有代价的:我们可能会遭遇拒绝、批评、攻击,有时甚至是关系的断裂。

如果没有承担的勇气,那我们依然会选择迎合、讨好,希望大家的肯定,希望关系的和谐。只是你也看到了,迎合讨好的关系,最终并不能建立深度链接—— 连自己都没有做到真实,又怎能建立起一段真实而又滋养的关系呢 ?

关于要事第一

莉莉,你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困惑是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和使命。这让我想到了初阶营的课程: 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 要明白什么是此生最重要的是,就是要“以终为使”不断地去探寻什么才是你生命中的“要事”。

我现在看到的是,在你人生过往的几十年里,做母亲的乖女儿就是你的“要事”。

尽管你说和母亲现在关系已经缓和了很多,你和她现在的联系也不是太多,但我感觉如果我来画一幅你和母亲画像,我会觉得你的眼睛始终是看向母亲的。

你内心涌动着渴望和委屈深深地凝视着母亲,你始终无法对母亲背转身去,去看到身后这样一个无比神奇、又无比阔大的世界。和母亲的关系让你身心俱疲,你似乎对未知没有了太多的好奇。

只是莉莉,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我们的使命。那是我们作为独立的灵魂要去探寻的道路。正如纪伯伦散文诗《孩子》中对天下的父母所云, “你的儿女,其实并不是你的儿女,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也许这次团体咨询就是给了你这样一个契机,让你可以彻底摆脱母爱的羁绊。因为你来到这个世界,真的并非为母亲而来。

我自己也是在初阶营的学习中开始叩问我自己此生的使命究竟为何?做什么事会让我心里很有热情,很受滋养?

我现在在生活里也在践行着“要事第一”的原则。平生第一次,我的要事不再是“渴望美好的关系”,而是去追随我的热情去做我喜欢的事滋养我自己。

莉莉,我在中阶营里看到许多学员经过团体咨询后的“华丽蜕变”,我也希望你能爆发你的小宇宙,去活出你的天赋。

在你找到你的亲密关系密之前,也许你可以首先成为你自己的soulmate。把自己找回来,去找到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不断投入,努力精进。

母爱的羁绊是困扰我们很多女性的烦恼

—— Lena写给莉莉的观察手记 (节选)

莉莉你好,从第一次开营仪式就对你的印象深刻。因为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你站了起来,并且摆了个活力四射的pose。

我的直观感受是你非常的感性、自信。很难想象你对自己的认知是偏内向。再到几次咨询后的发言,感受到你敏锐的感知力。非常羡慕你的这项天赋,但的确我也看到了这份感知力带来的敏感和内耗。

你的整个的咨询过程非常的顺畅,你能够在陈老师的引导下很好的打开自己的内心。我想这也源于你对自己及家人有着清晰且深刻的认知。

陈老师让你控诉你不认可的母亲多年行为的那部分,我忍不住哭了。看到了你多年来藏在心里的委屈,但也看到了你对母亲深深的崇敬和爱。

你渴望得到她无条件的认可,像极了做了好事向妈妈要赞扬的孩子。让人看着有些心疼但又很钦佩。你其实一直在用行动告诉母亲,你是值得被她认可及看见的女儿。

母爱的羁绊是困扰我们很多女性的烦恼。那个让我们既爱又恨的角色,那些令我们深恶痛绝、无法接受的母爱行为,只要一出现就会激发我们敏感的神经。然而,我们却会不自觉地去模仿,用模仿的形式,表达着自己对她的忠诚和敬仰。

我是在自己成为母亲后,尤其是在与女儿的相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

女儿出现譬如出门在外不注重形象、站着的时候东倒西歪、用手抓食物、不洗手就去吃东西等行为时,我的内心是不安的、焦虑的,就好像内心那个童年记忆的开关瞬间被打开了,我下意识地、无法控制地去模仿着母亲的反应模式:

1. 极度嫌弃的眼神杀

2. 命令式的言语要求女儿立即、马上停止“不良行为”

3. 必须附带一句伤她的话:“你简直脏死了,你哪里像个女孩子?”。

我看着女儿在接受我这一系列动作+言语的反应后,所表现出来的失落与自卑, 我没有内疚,反而有种释放的快感

彷佛是在说, “ 我小时候犯了这样的错就是被这样对待的! ” 并且告诉自己,这样严格要求一个女孩子是对的。尤其是在她小的时候,就要把这些缺点给纠正过来。不然,长大了一定会被人笑她没有教养。

归根结底,我彷佛更在意的是别人说她是否有教养,我是不是一个好母亲。其实我那些对女儿“不良行为”的不接受,是对我自己的不接受。不知道从这个角度,是不是可以对你进一步认知和理解母亲的行为有所帮助?

最后,我想说: 莉莉,照着自己心里向往的样子去活吧 。

不用总想着是否符合母亲的期望和要求,母亲终有一日必定会明白你就是你,不是她理想中的那个你。周围人必定可以感受到你的灿烂而聚集到你的身边,而且事实上已经是啦!

后记

莉莉和母亲在现实生活中相爱相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她害怕亲密关系。因为和母亲的亲密关系让她内心有很多的伤痛,这使她现在进入亲密关系时总是充满了戒备。

在成长的过程中,通常女儿与妈妈的关系紧密,边界模糊的关系使得彼此情绪相互影响着。

面对成年女儿的反抗,母亲除了 “都是为你好” ,一般就是 “再也不管你” 。比起前者,后者杀伤力更大,因为它唤起的是孩童期的生存恐惧。

希望莉莉以后能做好与母亲课题分离的功课,学会和母亲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

我相信, 有了这样一个合适的距离,母女之间更美好的理解、尊重、欣赏才会进来 。

祝福美丽的莉莉,愿她走出缠结的关系,找到自己的天命所在,收获丰盛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