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明清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呢?它在当时有什么影响吗

明清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呢?它在当时有什么影响吗

冰期多可怕?

明朝末年赶上小冰河期,而对于农耕经济为主的大明朝,小冰河期危害了收成,最终加速了大明朝的崩溃,当然最重要还是北方强敌的进攻和自身统治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在这二百多万年的时间里,导致现代人类的那些?堂兄弟?灭绝的因素中,有着著名的?冰期?因素。记得若干年前,有位网文小说作者写过一部穿越回旧石器时代的小说,该小说的时代背景便是冰期时代,在该书中,作者认为,当时的冰期,加上剑齿虎能史前各种猛兽不断对原始人围剿,导致了原始人类的灭绝。

事实上,有学者认为,在冰期时代,整个地球都被冰雪包裹,河流也处于寒冬状态,严寒加之食物短缺,导致了当时的人类灭绝。

所谓?小冰期?,顾名思义,也是意味着气候寒冷,不过,?小?的意思是:比起?冰期?的程度,?小冰期?略逊一筹,但即便这样,?小冰期?也足够给人类生活带来挑战了。

小冰期时代的明清

一般认为,明清时代的小冰期,起于明朝嘉靖二十九年(西历1550年),到清朝咸丰元年(西历1851年)结束,前后历时整整三个世纪。

在没有寒暑表以及气象记录的时代,想了解明清时代小冰河期的时代,只能通过古人留下来的文献进行分析。

乾隆时期的文学家袁枚,曾做过一首名为《十二月十五夜》的诗歌,该诗歌是袁枚赋闲在杭州的时候所做,在该诗歌中,袁枚描述乾隆四十二年(西历1777年)的农历腊月十五日夜里,杭州下了一场大雪,袁枚这样描述这场大雪: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在雪的映光下,室外宛如白昼。

反之,民国时代,鲁迅先生散文《暖国的雪》,描述当时上海下雪的场景:雪花很难在地上保存,往往落地不久就化作了水。而论及纬度因素,上海和杭州之间差距不大,因此可以看出,乾隆四十二年的杭州,能下那么大的雪,不论是在民国时代还是在当下,都是不可思议的。

不过,在明清小冰期时代,杭州下雪还真不算什么太大的事情,因为还有比杭州下暴雪更让人感到离奇的事情,那就是海南降雪。

众所周知,北回归线是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对于热带来说,是没有冬季可言的。而在我国,大陆上的广州、深圳等城市,都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琼州海峡以南的海南岛,更是正儿八经的热带岛屿。但是,现代地理概念所主张的热带没有冬季,在明清小冰期是不成立的,因为,海南岛在明清小冰期时代,也有过暴雪纪录。

比如崇祯九年(西历1637年)腊月,海南临高县(就是《临高启明》的故事发生地)就曾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雪,这三天三夜的大雪造成的危害也极大:海南岛的热带树木没见过这样大的雪,最终因为这场暴雪导致大量树木死去?要知道,在当下,被视为寒冷的东北,也只有黑龙江部分地区,偶尔才能下这样规模的大雪,而辽宁很多地市,甚至冬天还有下雨的时候,由此可见冰河期的寒冷。

当然,海南岛下雪并仅仅只发生在崇祯九年的腊月。在康熙二十二年(西历1683年),距离晚明临高降雪近半个世纪时候,海南地区再度降下大雪,并且气温骤降,这次骤降,导致海南岛椰子树死了大片,甚至海里的很多热带鱼因为受不了这样的气候,也成片死去。

并且在第二年?康熙二十三年,海南再度降下暴雪,并且,康熙二十三年的海南冬天,海南人民也见识到了霜冻这种北方特有的自然现象。

而海南的气候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在大陆、在华北,其气候的寒冷程度。

危害性

农耕帝国的明清两朝来说,小冰河期的危害起到了?神补刀?作用,尤其是晚明。

晚明在嘉靖时期,因为嘉靖沉迷修仙,加之朝廷奸臣弄权,明朝的国力已经开始衰落,不过到了万历时期,因为张居正的变法,明朝才得以在崩溃路上暂时刹车。但张居正死后,明朝便遇到了接二连三的人祸,这其中包括:万历朝的万历怠政;天启朝的魏忠贤专权以及崇祯朝的各项找死改革。

在这些人祸基础上,小冰河期的天灾?神补刀?将大明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气候严寒,意味着粮食减产,但是朝廷的横征暴敛、贪官污吏的敲骨吸髓一点没有收敛,这导致很多百姓的生活陷入难以为继的状态;

寒冷往往和干旱并存,这导致很多农民即便勤劳耕种,但因为不下雨,加之官府腐败,完成不了兴修水利的重任,导致农民面对着或者饿死、或者做贼的两条路;

干旱和缺粮的夹击之下,会引发蝗虫灾害?大量蝗虫会开始大幅度迁移,祸害那些仅存的没有遭遇灾祸的地区,而与此同时,老鼠也会因为食物紧缺而发生异常活动,而饥民也会捕杀老鼠来充饥,进而导致鼠疫蔓延。

这些灾祸的***同作用下,冲垮了明朝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