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海的文言文
庄子·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 1,稗子一类的草,子实像糜子:“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米之在太仓乎?”2,杨柳新长出的嫩芽:“枯杨生~。” )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具体的可以看/view/2635724
写河神和海神的对话,有深刻含义
2. 形容大海宽阔的一个字字
大、深、广、美、宽、蓝、汹、奇
成语
挨山塞海 百川朝海 百川赴海 百川归海 碧海青天
拔山超海 八仙过海 才大如海 醋海翻波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沧海横流 沧海桑田 沧海一鳞 沧海一粟 沧海遗珠
曾经沧海 辞金蹈海 持蠡测海 愁山闷海 春深似海
地负海涵 荡海拔山 倒海翻江 东海鲸波 大海捞针
东海捞针 东海逝波 东海扬尘 刀山火海 堆山积海
倒山倾海 道山学海 东洋大海 恩山义海 法海无边
覆海移山 翻江倒海 翻江搅海 放龙入海 福如东海
放鱼入海 放诸四海而皆准 放之四海而皆准 海不波溢 河奔海聚
海北天南 海不扬波 韩潮苏海 胡打海摔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海沸波翻 海沸河翻 海沸江翻 黑风孽海
海沸山崩 海沸山裂 海沸山摇 河海不择细流 海涵地负
火海刀山 宦海风波 宦海浮沉 河涸海干 恨海难填
河海清宴 韩海苏潮 海涸石烂 航海梯山 后海先河
海怀霞想 海角天涯 海角天隅 海枯见底 海枯石烂
海阔天高 海阔天空 河落海干 河溓海晏 河溓海夷
海立云垂 河目海口 河门海口 侯门如海 侯门似海
海盟山咒 海纳百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鼎沸 海内无双
河清海竭 河清海晏 河清海宴 浩如烟海 海水不可斗量
回山倒海 海桑陵谷 海水难量 海水群飞 海市蜃楼
汹涌澎湃 大浪滔天 源源不断 滔滔不绝
3. 描写大海宽广无垠的诗句《观沧海》
东临碣石bai,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du,歌以咏志。
此乃一代枭雄曹操所写!是古代诗词中借海喻情最经典的一首!
此诗词极致地抒发了曹操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雄心气概,作品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当真见诗如见人!
附注译文:
向东zhi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dao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权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4. 形容大海宽广的词语有哪些无边无际、一望无际、无穷无尽、漫无边际、不着边际
一、无边无际
白话释义: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朝代:清
作者:钱采
出处:《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二、一望无际
白话释义: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朝代:明
作者:吴承恩
出处:《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
三、无穷无尽
白话释义: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朝代:明
作者:吴承恩
出处:《西游记》第四十回: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得!
四、漫无边际
白话释义: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
朝代:近代
作者:陶菊隐
引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二十四章:“徐世昌只向黎元洪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
五、不着边际
白话释义: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
朝代:近代
作者:巴金
引证:《春》十五:周氏和张氏又谈了一些不着边际的闲话。
5. 关于大海诗歌朗诵稿古文最好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作品:观沧海
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年代:明
作者:李梦阳
作品:泰山
内容: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年代:金
作者:折元礼
作品:望海潮
内容:从军舟中作
地雄河岳,疆分韩晋,
潼关高压秦头。
山倚断霞,江吞绝壁,
野烟萦带沧州。
虎旆拥貔貅。
看阵云截岸,霜气横秋。
千雉严城,五更残角月如钩。
西风晓入貂裘,
恨儒冠误我,却羡兜鍪。
六郡少年,三明老将,
贺兰烽火新收。
天外岳莲楼。
想断云横晓,谁识归舟?
剩着黄金换酒,羯鼓醉凉州。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内容:
三万里河东入海,无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 描写海水撞击石头和海岸的声音 的一篇古文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02 17:10 观 沧 海 (三国)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意: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注释: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
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歌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赏析中华古典诗歌理当知人论世。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曹操借许攸之计,挥鞭北指,以少胜多,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是年九月,曹操在归途中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
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中国的壮志豪情。建议读者不妨在文本阅读在中,按照诗人畅怀独立大海之滨,“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的创作思路来赏析这篇千古名作。
诗的正文可分三层: 诗的开头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诗人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沧海,即大海,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向东登上碣石山,以便来把沧海观。”
这两句点出了诗人观望沧海的地点——碣石山,其中的“临”、“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沧海,又可理解为英雄诗人对沧海桑田的感慨。
此时的曹操所向披靡,得胜而归,踌躇满志,意气昂扬,雄心勃勃,气吞山河,一副“得志才子”的形象(远非后来赤壁败战,失魂落魄的曹丞相所能比)。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以下六句描写诗人凭海观景所见。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此时的曹操看到的一切景象,都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样美好。“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何:何其,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耸立。 竦,同“耸”,高。
峙:立。萧瑟: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
洪:大。意思是“海水荡漾多么辽阔,山岛耸立于水的中间。
树木葱葱遍地生,百草繁密又茂盛。阵阵秋风瑟瑟响,激起大海滔天浪。”
沧海胜景,在凯旋班师的曹操看来,是多么的辽阔、何等的壮丽啊!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
下接四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为第三层。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星汉:指银河。
这四句的意思是“匆匆远行的日月,就好像出自大海之中,灿烂无比的满天繁星,就好像出自大海间。”这四句从两个“若”字看,虚写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即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象。
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既是乐府格式的附文,又巧妙地凸显了诗人直抒胸臆之笔,意思是“庆幸庆幸多庆幸啊,我吟诗作歌抒豪情。”
能远征到此,“临”碣石山,且有闲情逸致“以观沧海”,非胜利者莫能为之也。 《观沧海》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折射出曹操非凡的胸襟气度,诗中亦透露出些悲凉感慨之意,耐人寻味,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这首诗表象句句写景,实际句句抒情。境由心生,同样的景物入各人眼,经思考提炼成文字又是各个不同了。
诗人把自己远眺大海时涌上心头的那种豪情壮志寄寓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本诗很好的体现了写景诗的这一特点,堪称写景诗的上品,也应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写景和我们作文写景状物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