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拣麦穗续写作文

拣麦穗续写作文

1. 求:张洁的散文《拣麦穗》

张洁-------拣麦穗

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那 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交。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 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 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 了。”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哈?”我大言不惭地说: “我要备嫁妆哩!” 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 “你要嫁谁嘛!” 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 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 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 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 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 同忽闪着。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 “对呀!” 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 一齐抖动着。“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 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 我长大。”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 “你家住哪哒呢?” “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哪哒,就歇在哪哒!” 我犯愁了:“等我长大,去哪哒寻你呀!” “你莫愁,等你长大,我来接你!” 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 红枣……还乐呵呵地对我说:“看看我的小媳妇来呀!” 我呢,也学着大姑娘的样子——我偷偷地瞧见过——要我娘找块碎布,给我剪了个烟荷 包,还让我娘在布上描了花。我缝呀,绣呀……烟荷包缝好了,我娘笑得个前仰后合,说那 不是烟荷包,皱皱巴巴,倒像个猪肚子。我让我娘给我收了起来,我说了,等我出嫁的时 候,我要送给我男人。 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让 人害臊的话。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不过他还是常带些小 礼物给我。我知道,他真疼我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 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 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 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那棵柿子树的顶梢 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 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 汉。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 我仍旧站在那个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 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 的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我是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吧? 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 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2. 高一课文:《拣麦穗》

《拣麦穗》赏析 尽管流年似水,岁月的风风雨雨会抹去记忆中的许多往事,但有关儿时的回忆却往往清晰如昨天,因为长大了的人们,总是格外怀念人生中最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

《拣麦穗》便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一个生长在农村的小女孩,由于生活的贫困,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拣麦穗,要用麦穗换来的钱攒嫁妆。

可女孩实在太小,根本不懂嫁人是怎么回事。于是,童心无邪、童言无忌,当别人问女孩要嫁给谁时,她竟然回答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因为这样就能天天吃灶糖。

对于一位在贫困中生长的农村小女孩,产生这种天真、可笑却又着实可爱的念头是自然而然的。对她来说,能够天天吃灶糖是生活的最大享受、最高幸福。

卖灶糖的老汉当然不会像小女孩那样天真,他是一位到处流浪、饱经生活风霜的老人,他明白女孩的话不过是逗人发笑的童言,然而,也只有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才能说出这样教他开心的话,使他在寂寞中感到一丝温情。于是,在这一老一少之间开始了一段纯洁、动人而又妙趣横生的交往。

老汉真心疼爱小女孩,女孩对老人也越来越依恋。然而,寒来暑往,终于有一天,女孩没再等到卖灶糖的老汉,老汉离开了人世。

女孩禁不住伤心地哭了,为生活中失去这样一位慈祥可爱的老人,为他们之间朴素而美好的交往无可奈何的中断而深感悲伤。在贫穷和寂寞中培养起来的友情最为可贵。

《拣麦穗》通过对小女孩和卖灶糖老汉之间感人至深的关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温情的渴望。她希望生活中能够多一些像卖灶糖老汉那样的慈爱之辈,懂得爱护关心别人,尤其关心“丑小鸭”式的孩子,而且这种关心爱护又该是没有任何希求的给予。

这篇散文,是一首无私之爱的颂歌,也是期望人心沟通的一声真诚呼唤。因为只有在充满爱和温情的世界中,人才可能变得更加纯洁、更加善良,世界也才会变得更加光明和美好。

张洁是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她的作品总是浸润着诗情画意,又带有淡淡的感伤色彩。她表达情感从不采取浅显直露的方式,欢乐或忧伤,都透着温柔与优雅的气质。

她往往通过温和细致的笔调、委婉动人的文字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受。读她的作品,常常令人联想到契诃夫的小说和俄国画家列维坦的风景画。

仿佛在一个深秋的傍晚,在暮色薄雾的笼罩下,远方如一幅淡墨的山水画,面对这样的景色,心灵为之微微颤动,既感到生活温柔甜蜜的诗意,又会为生活的不尽如人意处而情不自禁地长叹。《拣麦穗》这篇散文,也体现了作者的这一风格。

文章的开头部分,就像是一幅娟秀的风景画,在月残星稀的清晨,满怀幻想的女孩挎着空篮去拣麦穗。田野上腾起薄雾、月亮偷偷地睡了一觉。

诗意的画面突然掺进了一声轻轻的感叹,一旦想到现实生活的贫困和将来未知的命运,美丽的梦幻顿时变了味儿。在气氛的渲染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特点。

这篇散文在时间上有一定跨度,但作者衔接得自然流畅,行文的过渡扣住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略得当,显示了作者艺术的“剪辑”水平。由于作者是小说家出身,她对人物外貌的塑造,神态举止和语言的刻画,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年龄特征,具有至深的艺术感染力,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文海采珠 1 、作家作品 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2 、相关评论 (1 )张洁小说的相关评论 在80年代文坛张洁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但她的许多作品并不仅仅局限于表现女性问题。她与1979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以清新、流丽的的叙述语调而引起注目。

她早期的许多作品如《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和《方舟》等,都是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写女性感伤、细腻而富于利他精神的恋爱心理以及单身女性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爱是不能忘记的》较早涉及到爱情和婚姻的矛盾,在当时引起很大的争议。

女主人公钟雨对于那个遭受历史厄运的男主人公的超越一切的坚贞不渝的恋情,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抚慰当时“文革”创伤的感情载体,因此,这篇并没有直接涉及“伤痕”主题的小说,成了“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通过女性近乎圣洁的“爱情”方式,来超越痛苦的历史记忆的做法,在《祖母绿》中得到了发展;而另一方面,女主人公曾令儿独立承担生活重压的坚毅形象,又成为女性独立意识的表征。

《方舟》则写三个离异女性,她们因女性身份面临的不公平待遇,被作为社会问题提出:张洁作品的“女性意识”和作为“女性文学”的先导地位正体现在这些方面。张洁有一部分作品,如《沉重的翅膀》、《条件尚未成熟》、《尾灯》、《她有什么病》,也尝试把握“重大题材”。

长篇《沉重的翅膀》曾为誉为“与生活同步”的力作。作品完稿于1981年4月,表现的是1980年的围绕经济改革发生的冲突,并且把笔墨写。

3. 《拣麦穗》改成诗

《拣麦穗》

文章先讲述了村姑们幻灭的梦作为下文的铺垫和映衬。她们在做姑娘时起早摸黑地拣麦穗,一个季节也许只能拣上一斗。她们把拣的麦子卖了,把钱攒起来,等到赶集的时候,扯上花布,买上花线,回来置办嫁妆。她们做着美丽的梦。但是,她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依依顺顺”地嫁出去后会发现,眼前的男人并不是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

“我”在刚刚能够歪歪趔趔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就跟在大姐姐的身后拣麦穗了。别人戏谑地问她为什么拣麦穗,她“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别人又问她要嫁给谁,答曰:“我要嫁给那个卖灶糖的老汉。”不谙世事、憨态可掬的话充满了童趣。

卖灶糖的老汉听说“我”长大后要嫁给他之后,虽然知道这无法成为事实,但小女孩童真的感情慰藉了那个孤苦老汉,他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小女孩纯真的感情,每逢经过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她。因为卖灶糖老汉对“我”的疼爱不仅是带一些小礼物给“我”如此,还表现在尊重“我”的内心上,他保护“我”的感情,在“我”懂事知道害臊后,不再称“我”是他的小媳妇。他的爱带着无私的性质,他疼爱“我”,还因为“我”是个“贪吃的、因为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孩子”。

《拣麦穗》

是张洁的一篇小说,通过一个小女孩拣麦穗、办嫁妆并对一个卖灶糖老汉萌生情感的故事的描述,

展示了一个农村女孩天真、纯洁的情感世界。歌颂了人性美和情感美。

4. 《拣麦穗》改成诗

陈花落水映溪明

晓风暖日昶消炎

萍水燕莺穿柳绿

情殷尚望陈晓萍

落日飞花

蝶儿飞逝

夕阳渐下

岁月无情

不要哭

我的朋友

有我的信念陪你

无论生死都与你相依

卸下你的沉重吧

让我们***担狂风与暴雨

让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让我们成为彼此的知音

唱生命永远不衰老的赞歌

飞跃长山峻岭

跋涉春雪寒冬

永远不知疲惫的

延续你年轻的生命

便是知音,也无法比拟这份纯真和永恒

给你勇敢、坚强、毅力、翅膀

飞吧

我的朋友

重振矫健的翅膀

等候在前方的

不会永远是暴雨

这世间还有真诚的友谊

为你铺展着宁静的小路

飞吧

我的朋友

凭着你的赤诚仁爱

多才多艺

纵使远离故土浪迹天涯

又何愁寻觅不到情投意合的知音

飞吧

我的朋友

年轻的心

属于青年的你

欢乐,忧愁、洒脱、深沉

你都拥有

我为你年轻的生命高声喝彩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渐渐的从东方升起

当昨夜打在巴蕉上的露珠也已经慢慢的散去

我的朋友

你听

那晨起的鸟儿正为你唱着欢快的歌曲

还有那懒惰的蜗牛也早就已经没有了睡意

沧海桑田

花花世间

真挚善良

你我永恒

我的朋友

为你写下这首诗歌

请允许我的赞颂

这美好的一切

都会实现

在以后的未来

我都将永远为你喝彩

5. 写一篇童年的作文 要求:1、童年的回顾 2、学习 捡麦穗 感悟童年

我的家在北京市通州城的北运河边。

一直到我9岁,我没有离开这块狭天窄地一步。北运河的水土和民间文化,哺育我的身心,陶冶我的性情。

4岁那年,三伏天歇晌,我趁母亲睡熟,蹑手蹑脚地溜出屋,从篱笆根下扒个窟窿钻出小院,直奔村南池塘岸上的柳棵子地,天热得像下了火,鸟儿好像怕烤焦了翅膀,躲到了柳棵子深处,闭上眼睛张着嘴儿,伸出舌头喘气。我想乘虚而入,捕捉一只黑头、白脖、红颏儿、花翅膀的山雀。可是,鸟儿睡觉有打更的,我刚钻进柳棵子地,打更的一声叫唤,惊醒睡觉的鸟儿,扑噜噜飞上了天。我捉不着天上飞的,又想抓水里凫的。一池碧水,片片青萍,一缕缕的绿藻缠绕在狗尾巴花的半腰上,鼓眼珠子的凤眼小鱼,在青萍绿藻间穿来穿去,钻上钻下。我当时还不会凫水,只敢下到水边。但是鱼儿比鸟儿还难捉,我瞪圆了眼睛盯住了一尾。刚要伸手去抓,小鱼一甩尾巴跑了,在水中忽前忽后,忽左忽右。惹得我恼火,更逗起我的兴致,昏了头,红了眼,向前猛跨一步,一脚踏空,镜子面似的碧水一口把我吞了进去。 我吓得大喊大叫,喊一声喝一口水,后来就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却躺在柳荫下的一片白沙上,是一位姓刘的老叔把我从灭顶之灾中救了出来,抱上岸提起双腿,控净了肚子里的黄汤绿水,死里逃生。

我10岁到通州城内念高小,级任戴鸿珍老师是通州女子师范的毕业生。

第一堂作文课,戴老师命题。

别的同学都已经动笔,我却不打开墨盒,也不展开作文本,只是坐在椅子上发呆。

“刘绍棠,你怎么不作呀?”戴老师问我。

我歪着头回答:“我自己给自己出题目”。

“依你,写!”……

我在课堂上构思,晚自习便写起来,题目叫《西海子游记》,连写了五册作文本。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通州城内西海子东岸,我对西海子的风光景色十分喜爱,因而下笔千言。

我把这篇作文送交戴老师审阅,戴老师读后给我打了满分。

当时,学校有一个佳作栏,类似墙报,由一位爱好文学的国文老师主编;每周将各班的优秀作文集中起来评选,入选者重新誊写,画上题图尾花,张贴公布于大墙上。戴老师每次作文都要叮咛我:“刘绍棠,想个好题目,写得好一点,争取每周都有咱们班的佳作上墙。”

呵,那时候自己的作文能上佳作栏,比今天获得这个那个大奖和溢美之词的赞誉更令人感到喜悦和激动。

童年,说不完的故事…… 童年是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童年的游戏更是难得的宝石,童年无论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它都会成为生命中最诱人的磁场。

我的家在农村,童年的美好回忆都在70年代末。那个时候每家都有好几个孩子,农村的生活很贫困,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实在没有什么可玩的东西,除了跳绳、踢毽、捉迷藏外,我最喜欢也最擅长的就是玩骨头节,骨节分羊骨节和猪骨节,每副要四块,那时可没钱买,一切都得自力更生,可家家日子过得紧巴巴,一年到头能杀一口猪就算不错了,况且猪头和猪蹄都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吃,为了能凑一副骨节要等两年,一般孩子可没那份耐心。好在我还算聪明,寻找外援就成了惟一的捷径,因为学习成绩好颇有人气,同桌的小男孩用两块猪骨节换取了一个学期的“抄作业权”,二年级那年我终于有了一副自己的“玩具”,心里那个美哟。

一有空闲我就找小伙伴玩,由于我的灵气加执著,不长时间便玩得炉火纯青了,可我的手太小,猪骨节又大,总玩得不那么便利,看到别人那小巧的羊骨节,我又有了份野心,由于那时是生产队制,普通社员家里是不具备对羊的生杀大权的……那年的中秋节队里决定杀几只羊分给社员,我迫不及待地去领羊肉,并私下做主用半斤羊肉换了四根羊后腿骨,为此挨了父亲的一顿臭骂。尽管如此我还是满怀感动,我还是暗暗地把快乐握在手里“递给”了我的童年。

童年让山更青,水更蓝,山上密匝匝的白桦林,山下炊烟袅袅的几十户人家,村头的三间草房里住着祖孙三代,兄妹六人,勤劳的父亲,善良的母亲,其中那个梳着两条羊角辫的就是我……尽管世界很大很大,时光很快很快,在我心灵的一角始终有着不变的故乡梦,童年的苦,童年的乐,童年的脚步,还有那红日朝气蓬勃露出的笑脸,还有那不为人知的童年的秘密在飞沙走石,成败荣辱的人生里程中,童年的游戏是一道永驻心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