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您的问题,通过百度查找曹植曹丕曹操可得;
“三曹”,即历史上的汉魏之交的曹操及其两个儿子曹丕、曹植。曹氏父子因诗文上的成就,开当时一代之风气,故有“建安三曹”之说。明人张溥将“三曹”的诗文辑评为《三曹集》。电视剧里的曹丕
近读岳麓书社印行的《三曹集》,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高昂;曹丕的“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清夜延贵客,明烛发高光”之宁静;曹植的“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豪放,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然而,更引起笔者兴趣的,是“三曹”诗文中,有关剑的其人其事其情。
作为古兵器的剑起于西周,至汉代仍是主要的短柄格斗兵器,同时,也成了文武百官钟爱的佩饰武器。故《晋书》有“汉制,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的记载。
曹操曾作《百辟刀令》,说“百炼利器,以辟不祥,慑服奸究者也。”所以他命精工巧匠造剑五把,“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自留二把,余分赠三儿子,以免“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者”。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戎马一生,南征北战,史称其“才武绝人”,除舞得一手双戟,更是剑不离身。一次曹操率大军在河北大破袁绍,兴奋至极,竟在马上挥剑跳起了“三巴舞”(一种武舞)。
曹丕自幼随父戎马征战,学得一身好武艺。他在诗中多次自称“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意谓善以短剑胜长兵。据其《典论自序》记述,当时各地剑术风格各异,尤以京师为最好。他闻知京师奋威将军邓展是位擅长拳术、器械的高手,邀请与之“论剑良久”,后又互相较技实践。“时酒酣耳热,方食甘蔗”,便以甘蔗作剑,下殿几个回合,竟三中邓臂。邓展不服,复再交手,曹丕又“正截其额”。由此可见,曹丕不但精研武艺,通剑理剑道,而且实践剑术也十分精湛。
他在一首名为《大墙上蒿行》的诗中写道:“带我宝剑,今尔何为自低昂?悲丽乎壮观,白如积雪,利若秋霜。驳犀标首,玉琢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凶殃。吴之辟闾,越之步光,楚之龙泉,韩有墨阳……咸自谓丽且美,曾不知君剑良绮难忘。”
诗中对古之名剑的赞颂,抒发了作者对宝剑和剑术的喜爱之情。不仅如此,曹丕在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又造剑三把,并作《剑铭》,说这是“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以为宝器。”还因姿定名,分别取名为“飞景”“流采”“华锋”,并说三剑“工非欧冶子,金非昆吾,亦一时之良也”,详细地记述了从规格、取料、锻炼、淬火、磨砺、装饰,乃至取剑名的造剑全过程,不仅是一篇极富文学色彩的铭文,又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反映汉魏之际有关铸剑技艺的史料。
与曹丕相比,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更引人注目,后人以“建安风骨”冠之,其中就不乏有以剑抒志的诗篇。例如《白马篇》的“寄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虾篇》的“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汛泊彼嗷嗷,唯知壮士忧”等诗句,无不充满了凌云的侠情豪气。曹植的后半生处于曹丕“相煎何太急”的环境,因此他在《野田黄雀行》一诗中,自比是一只身陷罗网的“黄雀”,感叹“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但他雄心未灭,壮志未减,盼望有个武士能“拔剑捎罗网”,助他脱险,以赴国难,充分体现了曹植以剑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精神追求。
在曹植诗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颂剑佳句。在《七启》中对古越名剑步光剑的饰物之名贵,剑刃之锋利,更是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步光之剑,华藻繁缛,饰以文犀,雕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陆断犀象,未足称隽,随波截鸿,水不渐刃”。 据《鹤壁日报》
曹操的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
曹操(155-220),字孟德,既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诗人,今存诗20余首.他的一部分诗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如《蒿里行》记录了汉末董卓之乱前后最黑暗混乱的一段历史,描绘了军阀争权夺势所造成的悲惨现实:“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另一部分诗抒发了他的人生抱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如《观沧海》写登临碣石眺望大海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作者吞吐宇宙的气概和宽广博大的胸怀;《龟虽寿》抒写了年命有尽而老当益壮的积极进取精神;《短歌行》抒发了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曹操创造性地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如《薤露行》、《蒿里行》本是送葬时的挽歌,在曹操笔下却以其反映现实的鲜明性被称为“汉末实录”.此外,他的四言诗为已经僵化板滞的形式注入新的活力.曹操不仅用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曹操的散文最突出地体现了迥异于汉代的清峻、通脱、华美、壮大的风格.他的代表作《让县自明本志令》、《举贤勿拘品行令》都写得朴素自然,清峻简约,不受礼法约束,不加雕饰,直抒胸怀,情真意切.
相关链接:/data/20150506/html/18/content_1.html
/question/d8ca25aec4144fb57b9349e94245cb12.html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