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一篇文言古文,亲自创作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于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不名于世,久之腐臭;
3/33
择进者,遇阻无畏,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转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何择于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骅骝骋于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2. 冬梅(古文写作)作文梅乃花中君子,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傲雪独立,次第而发,临寒吐芳,枝直而古朴,萼红瓣白,蕾若凝玉。
遥观其身,华(1)与雪浑溶一体,只见星星萼片红如火,甚是艳丽。细闻,梅香已幽然袭来,此香令吾身心俱乐,兴奋至极,方知盖(2)诗云梅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也。观四方,茫茫雪原,不见一物,不禁失口吟到:“花海林原不复在,唯见雪梅独自开,吾心已达忘我境,忧愁早到九霄外。”
(3)记于壬午年十一月。(1):华,通假字,通花(2):盖,指为什么(3):这是一首自作小诗,反映观梅之后,受之影响而产生的超然脱俗之感。
3. 文言文写作虽然我国古代没有对写作提出“语法”一说,但是纵观我国的古代典籍,写作时对语法的要求比现在文学还要严格。随意翻开一篇流传至今的古代典籍,都可以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非凡功力,力求言简意赅。为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作者在句子的成分的位置上匠心独运,诸如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例子随处可见。古籍中常有带有“于”字的介词结构,表示处所、方面、由来、对象或比较时,都放在动词的后面做补语,现代文就是做状语了。而带有“以”的介词结构在古文里用法就比较灵活,有时做状语,有时做补语。现代文中的数量词都用在名词前,而古文则用在后,表示动作次数的数量词也是这样。还有句子成分的省略,古文中比现代汉语更普遍,省略的情况也更复杂。试列举几例。1,对话时主语省略。2,承上时主语省略。3,略后省主语(也叫探下省)如《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前三个分句都省略了主语“蟋蟀”诸如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无法穷举。
总之,个人认为文言文写作对语法要求是很严格的。
4. 古人为什么用文言文来叙事,然后一个字可以曲解好多意思出来文言文是中国一大文化特色。为什么古人要用文言文呢?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中国文明开化早,很早就出现了文字。最开始用文字记载事情,至今有3000多年了。那时候,我们的先人是怎样说话的?没有人能回答得清楚。随着社会发展,说话在不断演变,而文字记载却是固化的,现代人面对上古的古文,就如同听几千年前的人说话,“听不懂”是正常的。
第二个原因是,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跟不上文化发展的需要。那时候没有纸笔,用硬东西在骨头上“刻”文章,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于是,古人不得不“惜字如金”,尽量不写可要可不要的内容,只要当时的人都能看明白就行。这样,一代代传下来,逐渐形成了与“说话”不同的书面语。大家都按照约定俗成的“书面语”规则写文章,文章就是“文言文”了。
从上面的原因看,文言文并不是古人刻意创造的,而是中华文化在几千年发展中客观形成的。
5. 如何用文言文写材料性作文应试作文写成文言文的话,首先文言功底应该非常强尤其是虚词的运用,就算不熟悉各个虚词也应该有很好的语感。材料性作文写成文言的形式难度大一些因为文言的特点就决定了材料不可能跟现代白话一样丰富。比如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曰:斯大林乃好同志也。虽然不错但是不伦不类。最好可以熟练地拿出诸子百家的经典或者其他流传较广的散文或者事例。背会的东西用起来比较简单,叙述事例对写作者的要求比较高。
古体文章注重骈体、四六句和押韵。当然掌握这些并不容易,但只要掌握了就无疑是很出彩很优秀的文章。开篇要先叙述清楚写作的缘由和观点。也可以讲一个故事以发表观点的形式展开下文。文章中间结构要明确条例要清晰,最重要的是语言要流畅。如果语言晦涩不通顺的话不仅达不到以文言的美感取胜的目的反而有逞能之嫌。文中的事例尽量是中国的而且有一定权威和说服力容易让人深信不疑。引经据典很能吸引眼球也为文章增加了实体的东西。材料性的东西后边一定要有议论,这也是文言功底不同于转述的又一种能力。议论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文章收尾有时候是双刃剑。收的好了就算前边稍微差点整体也不会差,前边写好了收尾不好也有虎头蛇尾的不和谐感觉。尾段一般就是议论了,用干练的语言把主旨间接扼要表达清楚,总结出一些哲理性的规律是再好不过了。大致就这么多,还有疑问QQ联系吧。 手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