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用仿佛对很多人讲都不会想到曹操身上,很多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多看到了刘备三兄弟的忠义和彼此的无间,诸葛神人以无敌的智慧忠诚的辅佐着刘备以及他的败类孩子,大汉皇叔的仁德威名甚至已难以想象的速度传到了遥远的荆州和益州,他的威名甚至让刘辟等黄金余党能为他献出城池和姓名,其他如赵云等忠勇之士更是云集他的帐下,于是一个完美的刘玄德“诞生”了。不过大家有没有想到伟大的刘玄德仅仅建立了一个三国中最弱的国家,而他的最强对手一直被他的五虎上将打的屁滚尿流的曹操却给儿子曹丕留下了一个强势的魏国(虽然这仅仅是个司马氏做了个现成的嫁衣)。一个国家的实力在于它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硬实力固然不用说,魏国拥有北方大好河山,兵精粮足。蜀国坐拥巴蜀之地,地疲人稀。但魏国的大好河山可不是那个大汉天子送的,可以说是完全的凭借曹操和他如云的战将和谋士,以及很多在曹操旗下默默的起着关键作用的人才辛苦创建的。对于三国方面的人才评论方面,大家都有个***识就是蜀国多猛将和谋臣且全是一流的,吴国多为智将,而魏国则多为二流人才的集散地,似乎蜀国未得天下只是天不灭曹,一切只是上天的作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曹操势力可以说一直在挣扎中崛起的,在不断的强敌环视中成长,这与曹操的会用人是决然分不开的,曹操起家的班底不过是自己的宗族为主,而后十分的注重吸纳人才,其前期的五个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都是主动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个人来自曹操的敌对的阵营,郭嘉和荀彧更是从袁绍那里投奔曹操的(当时以袁绍的强大与曹操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从这两位的选择上可以看出他们的识人之明,也从侧面反映了曹操的真正魅力)。其中郭嘉临走的时候跟袁绍的谋士说了一番话,这番话很重要,郭嘉是这么说的,他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一语道破袁绍的好大喜功与优柔寡断而非明主,在当时的情况下尤为难得。其中的一个隐含意思就是他的新主曹操不会是如此之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谋士郭嘉的眼里,曹操才是一个能够成就大事的人,所以他才毅然决然地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用人的风格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有才能有地位的重用、有才能但没有地位的破格录用、有地位的但才疏的也给予厚待用他们来装点门面来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同时他也很会用人,懂得如何把适合的人才放到适当的位置上,比方说我崔琰和毛玠,他们的特点是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让他们去主持组织部和干部部的工作,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那都是德才兼备的。再比方说枣祗和任峻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的特点是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操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而郭嘉此人恃才放旷,生活很不检点。屡次被弹劾,但曹操依然信任他,给与他足够的新任,曹操帐下第一军师非他莫属。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孔融这个让曹操蒙上杀闲骂名的人,诚如孔融是有些才华,实际上曹操让孔融在朝堂上依然保有很高的职位,其实也是十分敬重他的才华的和他的士族地位,但不要忘记了,一个人的宽容是有限度的,当孔融威胁到曹操的领导的根本利益的时候,曹操采取雷霆手段把他铲除丝毫没有不讲道理,每个领导都不会喜欢一个只会在那里胡乱说话,同时不干正经事还拆台甚至要威胁领导的人,不过可惜的事很多人就看到了那个“让梨”的人的被杀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可恨的一面。
[ 转自铁血社区 / ]
开诚布公,用人不疑,赏罚分明同样是曹操取得优势的重要因素,一句“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以讹传讹的用到了现在,仿佛曹操就是一个敢于人世间道德对抗的狂人,然而并非如此。曹操本人打底建立的是一个非士族的政权,同时他是很注重与士族大夫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对自己开始一起打天下属下及以前曾为敌人后又归顺的属下都一视同仁的对待。夏侯兄弟曹仁等是曹操的起家大将后来都得到了重用并且成为封疆大官,而张辽,张绣,庞德等后降的大将同样得到了重用,张辽威震逍遥津后成为大魏一方镇守的名将,张绣降而复叛后又降,杀死了曹操的儿子和侄子同样受封为将并得到了善终。庞德更是在关羽水淹七军后誓死不降成就了在三国时期很难想象的忠烈之名,他对曹操死忠从侧面反映了曹操的用人之名,其实“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成于此也困惑与此。曹操在前期他还是想把汉王朝维护下去的,他后期的个人野心膨胀,变成奸雄,想取而代之。但是即便在前期曹操也未尝没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名义上是为汉王朝招纳人才,实际上它是希望这些人才为他所用。但是这样一来,他又一个优势,他也有一个劣势,优势是什么呢?他可以利用中央政府、大汉王朝、现任皇帝的名义,以及这个政府的官位、爵位、俸禄来招揽人才,比刘备比孙权要方便一些;他的劣势是什么呢?就是他弄不清楚他招来的是为谁服务的,是效忠皇帝的还是效忠他的,搞不清楚,这就难免会有猜疑。但曹操却精彩的做到了对每个有用人才的正确使用没有把人才的相性变成包袱。他的手下得以在宽松的环境下发挥最大的作用.荀彧是汉室的死忠之臣曹操依仗他一生就足见他手段、虽然荀彧最后死的有些蹊跷但帝王之术有时是不得不为了。同样的对待关羽的问题上,实际上曹操一再的给关羽机会,对待一个身降心不降的人才,曹操同样做到了给与他足够的自由和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给了关羽成就过五关斩六将威名的机会,是想如果曹操真有上边如是的狠毒那么关羽也不是超人,几枚毒果毒酒,上万的士兵就算是唾沫都会淹死他,当然过五关斩六将不过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故事,但要注意罗贯中通篇对曹操的评论就是一个乱世奸贼为何要留一个求贤若渴的缺呢?有句话叫无风不起浪的啊。在赏罚分明上,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可能观众朋友们都很熟悉,就是有一次在行军的时候曹操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得践踏农田,他要保护农民,谁的马如果踩了麦田那是杀头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骑兵全部下马步行。曹操自己没有下马,结果马惊了,一家伙跳到麦田里面,曹操的马践踏了麦田。曹操马上下马,把军法官叫来,问该当何罪?军法官说,按法当斩首。曹操说那就请你行刑吧。此言一出军法官吓的半死,后想起古代有这个传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统帅怎么能够杀头呢。曹操认为自己不应开不这个例外,于是自己拔出剑来把头发割了一片扔在地上,表示受过罚了。这个故事是记载在一部对曹擦很不友好的书里面,这个书的名字叫《曹瞒传》,本意是用来说曹操虚伪,然而我们可以看到把头发剃掉是一种叫髡刑的刑罚。因为古人认为这个身体肤发受之父母,是不可以放弃的,而且髡刑是带有侮辱性的这样一种刑罚,所以他还是受了刑的,还是表现了曹操的执法严明。
以上是他在政略上的能力,在人性上曹操同样有着不凡的一面。古人讲成大业不拘小节,一将功成万骨枯。据传说,曹操和袁绍大战之后,河北将士的尸体遍及四处,曹操命令士兵把敌人的尸体投入河中,有臣下不明白,就问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曹操只说了一句让敌人的尸体顺流回到故土吧,这样可以让他们的亲人把他们安葬在故土之上。臣下良久无语。虽然这个故事可能仅仅是杜撰的。但作为一个出生在乱世的奸雄,曹操可以说是拥有大智慧的。他的文学成就举世认可《短歌行》等作品至今脍炙人口。在其中抒发曹操的抱负和在困难中前行的艰辛,有点曹操一生写照的艰辛味道。在其中他仅仅是一个探索者而非大英雄或是大奸雄。他的政治方面同样有着卓著的成绩,能在风雨飘摇的汉室王朝中立于不倒非有大智慧之人难当得,有人会说他挟持皇帝当然所有都好说,然而皇帝是那么好挟持的么?你站在权力的核心的同时,你也会陷入嫉妒的旋涡中,无时不刻不有人要至于你死地,不说太远之前的大将军何进和太师董卓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摆在前面,一群所谓的忠臣义士都在等着取曹操的脑袋,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除了使用自己拥有的实力,曹操也无数次的运用智慧来铲平自己的道路,我想曹丕在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的时候一定会很感慨于他的父亲开国的艰辛。
在最后我简单对曹操评价一下他是一个好领导,一个好父亲(给儿子留下一个天下),还算是一个要脸面的下属(有篡汉之势,无篡汉之实),一个乱世的有孤寂的心的诗人。一个真实的曹操不是一个大白脸的奸臣,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如果给他一个符号的话他可以配的起“英雄”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