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自力
上个月我休年假时,驱车回了老家一趟。
每次回家,都是一场盛宴,这次也不例外。父母听说我要回家,早就准备了各种菜肴,俨然把我当上门客一样。
母亲做饭时,我帮忙添些柴火,和她聊些有趣的事。我发现母亲做的菜花样虽多,但分量很少,且全部用小碗,显得有点“小气”。我打开碗柜一看,以前用的大碗都放在柜子下层,看来父母用小碗已有一段时间了。
“全用小碗盛菜,这不是我家待客的风格呀?”我打趣地问母亲。“是呀,村里早就发倡议书了,提倡大家要节约粮食,最近都流行起了小碗菜,各家各户都是这样呢,”母亲说,“家里现在没养猪了,剩饭剩菜倒了着实可惜,心里过意不去呢,所以就少炒点,每顿都尽量吃完,就不会浪费了。”哦,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是别的什么原因呢。
中午吃饭时,父亲把叔叔婶婶接过来一起吃饭,都是农家小菜。大家边吃边聊,把一桌子的小碗菜来了场“秋风扫落叶”,除了一碗咸豇豆,其它的都吃完了,父亲高兴地说“又来了场光盘行动”。“村里的这个倡议真好,家家用小碗,一年下来要节约不少的粮食呢。”叔叔深有感触地说。饭后,父亲和叔叔把茶话桑麻,商量着秋播的事,想趁土地空了再种些经济作物,增加些收入。“听说村里要发免费的杂交油菜苗,不仅高产还耐旱呢。”父亲说。“那我们就趁天晴把地整出来,这几年菜油挺畅销的。”叔叔接过话茬。大家纷纷说起了秋播的事,谈论些经验,拉些家常,顺便“显摆”一下秋收的成果。
我到储藏间看了下,几千斤稻谷晒干后灌进了麻袋,整齐地码着。花生还没榨油,大大小小的有几十袋。玉米也有不少,在竹篙上挂满了。还有板栗、红薯类的,堆放在一起,散发着秋天的味道。老话说得没错,家里有粮,心中不慌,难怪父亲他们谈笑得那么从容不迫。
“收入是一年比一年多,但节约粮食的习惯要养成。”我在洗碗时,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我把小碗洗得干干净净,咀嚼着父亲的话,想着也要“顺”几个小碗到城里。
从此,小碗菜像一朵朵花,盛开在我家餐桌上,也一直开在我的心里。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刊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