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期曾先后任大学生文学杂志《课间文学》、《普通人》及先锋理论杂志《青年潮》主编;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主讲新闻学概论、新闻评论学、新闻编辑学、新闻心理学、传播学理论和基础写作、大学语文等课程;专攻中国新闻思想史、中国自由主义新闻史、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等。
从事写作活动近四十多年,已发表600多万字的散文、随笔、杂文以及社会、文化评论和新闻评论文章,在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被重庆市民称誉为“最具火锅性格的本土评论家”;同时被《20世纪重庆文学史》评价为“学者型作家的典范”:“一直以清醒冷峻的现代理性精神和知识分子公***意识从事社会和历史反思与批评,其学养和良知、审美达到了较完整的统一,他的许多作品在深刻的哲理感悟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中凸显出犀利的批判锋芒。”
1991年,因主编《重庆青年诗歌年鉴》并撰写数万字的评论文章》:《一个内陆城市的诗歌精神或诺亚方舟》,成为新时期重庆文学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诗歌事件;1998年,因撰文尖锐批评“中国第一文抄公”,掀起文坛打假热潮,因而引起海内外数百家媒体的强烈关注,被文学界称赞为“打假剑侠”。其打假事迹相继被写入《中国文坛打假备忘录》、《文化口红》、《重庆文坛打假忙》等畅销书中;
1999年又因率先发表批评“散文大师”余秋雨“文革写作”的尖锐文章:《灵魂拷问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缺环》,再次激起中国文坛轩然大波,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文化事件”之首。这一事件被详细记述在《“审判”余秋雨》、《余秋雨现象再批判》等著作当中;2007年,在全国第五届书市活动中被重庆市民评选为“十大书评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