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至《幼学琼林》第七卷,首页有云:“ 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 后人祝福语中亦常见此四字。
此典出处有二:
椿树是多年生落叶乔木,《庄子·逍遥游》曰:“上古有大椿者 ,以八千岁为春 ,八千岁为秋。”因大椿长寿,故古人因之比喻父亲,祈望父亲像大椿一样长生不老。又因孔子之子孔鲤有趋庭而过之事,故古人把“椿”和“庭”合词,称父亲为“椿庭”。
《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同萱,背即北堂。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古代传说萱草可以使人忘忧。故游子出门远行前,常在母亲居住之北堂台阶下种上几株萱草,以免母亲惦念,同时让母亲忘记忧愁 ,母亲之居处称为“萱堂”。
唐朝诗人孟郊《游子诗》曰: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将“椿”、“萱”合称“椿萱”即代指父母,父母都健在称为“椿萱并茂”。
唐.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急,堂上椿萱雪满头。”
读至此卷第三页,又有 “具庆下,父母俱存;重庆下,祖父俱在。”
此说偏僻,未曾了解过,书上注释亦不明了,遂上网搜索,摘录如下:
明 宋濂 《〈望云图诗〉序》曰:“人之壮年有大父母、父母俱存而号重庆者矣;下此,则父与母无故而号具庆者矣。”
古时候填履历,父母都在叫具庆下,祖父母和父母俱在叫重庆下。若母亡父在叫严侍下,父亡母在叫慈侍下,父母俱亡叫永感下。
收获匪浅,复读几过,牢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