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桂花的诗句 - 白居易和苏轼两个文豪的感情生活是什么样的?

白居易和苏轼两个文豪的感情生活是什么样的?

白居易是中唐大诗人,其诗注重讽喻和闲适,通俗易懂,流传很广。苏轼则是北宋的文坛领袖,是大词人和著名书画家。那么,这两位文豪怎么会成为知己呢?且听分析,请你评判。

两个人身世相似。苏轼号东坡居士,这个东坡来自哪里,就是来自白居易从都城长安被贬忠州(今天的重庆下辖县),在城东开辟的一片园地。白居易离开忠州后,曾写一首诗:“二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这份情感是非常真挚啊。而且,东坡还有他种下的桃李与柑橘。

苏轼也是在被贬黄州时,在家附近山坡开辟了一片菜地。干的和白乐天一样的事:种菜。也正是因此,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号:东坡居士。这是惺惺相惜的结果。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

庐山花径园风光:白居易雕塑

苏轼生平版图

在仕途上,白居易和苏轼都经历了金榜题名,考取进士,被朝廷重用,遭到诬陷,逐出京城,外放做官,后来又被起用,终究还是赋闲在外的经历。苏轼,甚至是黄州、惠州、儋州越做官越远,如同被流放的遭遇。要知道,千年前的广东和海南岛可不是今天的繁荣港口,而是荒原偏僻之地。

如果仅仅同样开荒种菜,那只能算是生活趣味相似。

更重要的是,两人政绩还有相同之处。

那就是杭州西湖的两道长堤。这也是太巧了,两人还都被任命到同一地方——杭州当了“市长”。杭州的西湖“是人工点缀后的自然”。那么,两人在杭州就做了***同的事情:保护西湖,疏浚湖水,便于百姓饮用和灌溉稻田。

据林语堂《苏东坡传》,苏东坡用四个月时间,组织工人与船夫清除水草和淤泥,并巧用堆积如山的泥草新修了一条便于人们穿湖而行的长堤,缩短人们湖边往返距离。这样,西湖就从白居易的一道“绿杨阴里白沙堤”,平添了又一道“花满苏堤柳满烟”。

西湖全景

苏堤

白堤远眺

作为文人,两个人有强烈的正义感和仁义心,从政为黎民百姓着想,比如苏轼为当时南方水灾造成的饥荒焦虑万分,打算提前收储粮食平抑谷价,但争取到的资金还是被地方截留。他性格耿直,直言上书,表达愤慨之情。《二老堂诗话》点评两人为: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助,大略相似。非常精辟。

除此之外,自然还有写作的文风。文人间的借鉴学习十分必要。借鉴不是抄袭,更不是现在网络上的洗稿,而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没有借鉴,就没有了继承与发展。

李清照写金华八咏楼有一句“气压江城十四州”,这句明显是来自唐代薛涛所写的筹边楼“壮压西川四十州。”那么,苏轼如此认同白居易,自然对白居易的诗文也手不释卷。

白居易诗《初出城留别》中有一名句“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结果有一天苏轼重逢因乌台诗案牵连被放逐到宾州(今天广西南宁下辖县宾阳)好友王巩时,王巩侍人劝酒。没想到这位女子也是有才的,苏轼问了一番岭南风土好不好,她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了这句白居易名诗,感慨万千,写成了《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既是歌颂寓娘的身处逆境却安之若素的品质,也是对白居易旷达从容心态的回应。“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白居易《自咏》诗中名句 “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用在了悼念欧阳修的《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一词中,“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只不过更深入了一层回首前已是“如梦如幻,早已成空”。关于诗文中的借鉴还有很多,留待头条网友指出吧。

最后,苏轼与白居易成为知己的说法,更在于二人的心态。

在长期的官宦生涯里,有得意自然也有失意,面对意想不到的风波,如何定风波?心态无疑非常重要。白居易正是在长期的起伏中,看透看明白。“苦乐心由我,穷通命任他”,这样一种安时处顺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也是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