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诗中,诗人将自己比作一朵飞向爱情、理想的雪花,色调欢快、明朗,感性真挚、含蓄,充满争取个性解放的积极向上的情绪。全诗有四节,第一、二节生动描绘了雪花对爱情与理想的执著追求与向往。诗人将自己假设为一朵雪花,借助雪花的艺术形象表达情感。雪花虽然飘逸潇洒,但并不是飘忽不定,它决不去那冷漠的幽谷和凄清的山麓,而是认准自己的方向,乐观自信,专心致志,矢志不渝。第三、四节描写了雪花到达理想境地后的欢快心情。在那清幽的花园,雪花等来了要等的对象,她身上散发着朱砂梅那般淡雅的清香。雪花果敢地向她飞去,紧紧粘贴在她的衣襟上,并消融在她的心胸里。摒弃了人世间的一切喧嚣,忘记了尘世间的一切烦恼,与爱情或理想紧紧相拥,直到融为一体,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诗歌在艺术上的特色是,比喻恰当贴切,旋律优美,结构精巧,句段整齐,富有音乐美和建筑美;语言清新、含蓄,感情细腻、丰富,风格轻柔、明朗。整首诗给人一种幽静典雅又纯情的美,让人感到清雅健康,积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