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桂花的诗句 - 牡丹的催花是怎样发展的?

牡丹的催花是怎样发展的?

在我国,牡丹春节催花历史悠久。据史籍记载,牡丹的观赏栽培史大约为1500余年,此后大约300年,就出现了用土窑催出的牡丹花。自牡丹春节催花出现之日起,冬日盛开的牡丹花就为人们所喜爱。

1.牡丹春节催花始于唐,成熟于宋:牡丹春节催花源于我国,最早的记载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一书,其中有:“常有不时之花,然皆藏土窑中,四周以火逼之,故隆冬时即有牡丹花。”所以,可以认为牡丹春节催花始于唐代,距今约有1200多年的历史,可谓是世界上最早的花卉促成栽培技术之一。到了北宋,牡丹春节催花技术已较完善,宋人周密在所著《齐东野语》中写道:“马塍(在今浙江杭州)艺花如艺粟,槖駞之技名天下。非时之品,真足以侔造化,通仙灵。凡花之早放名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磺,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熏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胜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此虽揠而助长,然必适其寒温之性,而后能尽其妙耳。”可见,牡丹春节催花技术在宋代时已初步成熟。

2.明、清及民国时的催花牡丹:唐、宋之后以明、清两代最盛,北京草桥和山东曹州(今菏泽)最有名。明《帝京景物略》(1635年)载: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惟冬花支尽三季之种,坯土窑藏之,蕴火炕晅之,十月中旬,牡丹已进御矣!”《燕京岁时记》载:“京师腊月即卖牡丹。”余鹏年在《曹州牡丹谱附则》中记载:“今曹州花,可以火烘开者三种:曰胡氏红、曰何白、曰紫衣冠群。”明末清初西湖花隐翁陈淏子在所著《花镜》一书中,在熏花一部分,仍引用宋代周密的话,故知,清代的牡丹熏花,仍袭用唐宋之法,主要是提高温度与湿度,注重施肥与通风等。

明清以来,牡丹栽培中心移至山东曹州,曹州花农每年将牡丹苗运往广州,利用当地的温暖条件露天催花,至春节前夕开花出售。因为广州人有个习俗,每逢春节,家家总要摆上几盆花,而曹州牡丹被奉为上品,象征着富贵吉祥、平安如意。所以,至广州催花卖牡丹成为曹州花农的生财之道,在曹州当地称为“下广”(第一次“下广”的时间和人物已无从考证)。花农下广最早全是水路,由黄河出渤海,经黄海、东海、南海至广州。后来有了火车,就水陆兼行,由黄河至济南搭火车,南至上海,再从上海坐轮船至广州。路上的艰难困苦,是可以想见的。起初,牡丹外运根部带着土坨子,后来经验多了,不带土照常开花。这样,减少了外运的劳动强度,扩大了销售量。最盛时,在广州催花达5万盆之多。以赵楼为中心,西至刘庄,东至孔楼,南至岳楼,北至黄罡,方圆数千米,每年秋后许多人都下广催花。翌年春,花农们带着从广州卖得的钱财,“厚值以归”。

进入民国以后,牡丹下广催花一度仍持兴盛态势。民国初期,每年下广催花的植株数量达7万至8万株。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自然灾害的加剧与社会局势的动荡,催花牡丹也随之衰落。

3.20世纪70年代后牡丹春节催花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无论是下广催花还是牡丹温室催花,都近于停滞。偶有出现,数量也极少,质量也较差。70年代后,随着国家形势的好转,牡丹春节催花逐渐发展起来,并呈迅猛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