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尾狐赞》
魏晋·郭璞
青丘奇兽,九尾之狐.有道翔见,出则衔书.作瑞周文,以标灵符.
2:《感寓》
明·朱诚泳
人中有佞人,谗言不可当.蜜口覆人国,簧言乱侯王.
贤愚任喉吻,君子归雌黄.舐痔讵知耻,掇蜂终见伤.
绥绥九尾狐,媚惑迷四方.洋洋八风舞,斯文遂无光.
我尝览前古,圣言奚敢忘.为邦远佞人,谗夫尤所防.
简介:
九尾狐,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生物,来自于春秋战国时代编纂的《山海经》《南山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当狐狸拥有九条尾巴之后,就会有不死之身。上古神话演义中九尾之狐是太平之瑞,汉代盛行符命思想,于是本为图腾神的九尾狐也被符命化了,成为祥瑞的神秘象征符号。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
1.现实基础:
狐在先秦时期曾被视为瑞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狐之善良形象、美好品德之象征、祥瑞之兆,逐渐让位于与凶恶形象、恶劣品质之象征、凶险之兆。与之密切相关,人类对狐的敬仰、认同之情与厌恶、恐惧之情,也彼消此长。
2.历世演化:
山海经(周、秦、汉)
九尾狐和 玄狐、 白狐等最先出现在原始宗教的 图腾信仰中。《 山海经》就记有青丘九尾狐。又有是与西王母一同出现的神兽,是祥瑞于子孙兴旺的象征。解读这些古老记载,九尾狐其实是位于东方或南方的青丘这个地方原始部族的图腾物,《山海经》说它“能食人”,表明它在威胁敌人、保护本部族安全方面具有神性。又说“食者不蛊”--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受邪气的侵害,这显然是与九尾狐图腾信仰相关的原始巫术,相信九尾狐具有辟邪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