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今年奉天各县有收喜而有作
遍野黄云尚作堆,翠华行处鲜芋莱,东瀍西涧歌农庆,犹想当年即有邰。
金毓黻主编《奉天通志》书影
这首《今年奉天各县有收喜而有作》的七言绝句,是清高宗弘历于乾隆癸亥年(1743年) 东巡祭祖途中写下的。诗中的“芋莱”泛指秋菜,芋,芋头,球茎形植物。莱,莱菔,即“萝卜”,“东瀍西涧”,泛指河流小溪,瀍水、涧水都为古河流名。“即有邰”,源自《诗经·大雅· 生民》“ 即有邰家室”,指古老的有人居住的地方。全诗乾隆帝弘历以欣喜的心情描绘了辽沈地区遍地金黄谷堆,翠绿蔬菜的丰稔景象,展现了河畔溪间农民欢庆歌舞的情形,以及他由衷想为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百姓而吟诵的心境。
对一个封建帝王来说,有这种心境,写出这样一首诗,是难能可贵的。
据清史载,清初的几位皇帝都很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关注农业,推行招民垦荒政策,并以“招民劝耕之多寡”作为官员考核的标准。又注意治河与水利:保证农业灌溉。乾隆还继承了康熙、雍正以来的“改土归流”“摊丁入亩”及“火耗归公”等经济和政治制度来发展社会生产,所以康乾盛世时,农业经济得到发展。这在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皇帝乾隆的诗作中得到了较充分的反映。
乾隆皇帝弘历非常关心农事,他的诗作中盼雨望晴,收成丰歉,记录灾情,浚治河工等内容占了很大比重,为我们了解乾隆一朝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政策,提供了形象的资料。
乾隆在即位第八年第一次东巡时写下的这首《今年奉天各县有收喜而有作》,就是沈阳地区当年农业丰收的最好记录。
到此,我们自然要说起清代帝王的“东巡”以及“东巡”时写下的吟咏沈阳的诗歌。
清世祖福临
自顺治元年(1644年) 大清王朝迁都北京后,顺治皇帝一直想返回盛京祭祖谒陵,但他忙于统一全国的战争以巩固大清政权,实在无暇分身,几次产生回乡祭祖之念,都因各种原因而未能成行。史料记载,顺治十一年(1654年) 七月,思念故乡心切的顺治帝曾发布上谕,公开表示要“顾瞻陵寝”“择吉东行”,并选定了启程日期,却被和颐承泽亲王硕塞等人以京城畿内水灾和南征大军未还等理由,劝阻顺治皇帝缓行其事。为此,顺治皇帝连续几次更改启行日期,却还是未能成行,成为他一生中的一件憾事。
康熙帝1661年即位后,先由遏必隆等四大臣辅政,直到康熙六年(1667年),年十四岁的康熙帝才亲政。少年天子除处理军国大事外,还不忘实现父亲的遗志,要返乡谒陵祭祖,特发布上谕,定于康熙十年(1671年) 东巡盛京,谒陵祭祖。
康熙帝一行车驾于九月初三日从京城启行,经通州,出山海关,抵达盛京,前后仅半个月。他亲自祭福陵、昭陵,又分遣王公大臣祭祀兴京永陵和开国功臣墓。他瞻阅了盛京旧宫,并在这里召见现任和年老退休的盛京文武官员,设酒赐宴,分赏银两,又召见了八旗伤病官兵和宗室人员,赐予银两。又命盛京户部、刑部减免皇帝车驾所经的盛京至山海关所属地方钱粮;赦免除十恶死罪外各类犯人,并在盛京召见宁古塔将军巴海,了解黑龙江地区民俗和官防情况,特别指示要对“罗刹”(俄罗斯) 加意防备。赏宁古塔兵丁银三万两。到十月十四日完成了在盛京所有活动,返回北京。
康熙帝东巡为清帝东巡制度奠定了基础,从此,东巡成为清代历代帝王的一项重要活动。除康熙三次东巡外,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也都遵制东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