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桂花的诗句 - 正月二十五天仓节的来历

正月二十五天仓节的来历

今年2月19日是农历正月廿五,民间传说是仓神的生日,称为填仓节,又称"添仓节"或"天仓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宋代时就已有记载。正月二十被称为小填仓,正月二十五称为大填仓。严格来说,过完填仓节,整个春节才算完全结束了。

填仓节在宋时已有记载,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竟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亦云:“每年正月二十五日,全家加菜盛餐;有客来,必苦留,使之醉饱而去。俗称填仓,取预祝填满谷仓之吉兆。”

其实,真正的“填仓”活动是在农村进行。在我国华北农村及北京郊区,这种大吃大喝的现象已不多见,但还有在填仓节吃干饭、喝面汤的习俗,就是民谚所说的:“天仓,天仓,小米干饭杂面汤。”香喷喷的小米饭,滑溜溜的杂面汤,是北方人家的美餐,胜过佳肴盛宴,反映了北方人家勤劳俭朴的良好风气。

填仓节分为小填仓、大填仓两个节日。小填仓为正月二十,大填仓为正月二十五。不少地方,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一并过填仓节。

老北京习俗正月二十三为“小填仓”,二十五为“大填仓”。清代,京师各大粮商米贩均祭祀仓神,鞭炮很盛。一般人家虽不祭神,但都要买些米面、煤炭来充实自家的生活储备。

所谓填仓活动就是于正月二十五黎明,家家户户都在院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圆圈,象征着粮囤。在里边放些五谷杂粮,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这是祈望五谷丰登、粮食满囤的意思。

关于填仓节的由来。相传在很早以前,我国北方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未收。可是封建帝主不顾黎民百姓死活,同往年一样,横征暴敛,弄得怨声载道,饿殍遍野。却说有个看守粮仓的官吏,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便将粮仓打开,救济了百姓。他知道这触犯了王法,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放把大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这件事正发生在正月二十五。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好心的官吏,重补被烧坏的“天仓”,就决定这一天为填仓节。后人为了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就用草木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的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并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来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现在这些习俗已经消失,但填仓佳话却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提醒人们从这天起清仓扫囤,晾晒种子,整修农具,准备春耕。

另一说填仓节又叫天穿节。宋代以前,以正月二十三为天穿节,相传这一天为女娲补天日。关于这个节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节日时间有所不同,节俗也不一样。清人俞正燮《癸巳存麓》记载:“《拾遗记》曰,江东俗正月二十四日为天穿。……池阳以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饼投屋上,谓之补天。”又载:“《荆楚岁时记》曰,江南俗正月三十日为补天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苏轼诗曰:一枚煎饼补天穿。”说明这个节日由来已久。

填仓节主要盛行于农村,对于城市来说,则以粮商等与粮食有关的行业过节为主。此日,粮仓祭祀仓神,大放鞭炮,企求吉祥与生意兴隆。老百姓虽不致祭,但都要买些米面、煤炭来充实自家的生话储备。《帝京岁时纪胜》载:“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日曰填仓。”此外,全家人还要吃“犒劳”,诸如薄饼卷“盒子菜”之类,亦谓之“填仓”。并喝鱼汤,取年年有余之意。

民俗专家说,传统的填仓节体现了人们祈盼过上鱼米满仓,五谷丰登的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