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桂花的诗句 - 砚台铭文佳句

砚台铭文佳句

1.古人对砚台的赞美诗句

七律 酬张枚大兄惠赠澄泥砚

君惠赠自情长,从此珍藏砚一方。

润泽澄泥濡紫笔,论交潘陆尽华章。

幸哉来日茶烹雪,误却初春锥处囊。

歌凤接舆知世运,北窗高卧任炎凉。

黄庭坚诗题澄泥砚

北宋时,大书法家黄庭坚与名人何书铭有隙。唐宋盛行墓志,何生前写好铭文,想让黄庭坚在其死后为其撰书,病危时嘱咐其子,把其珍藏多年的一块铜雀台瓦送给黄庭坚,待黄收下后再明其意。因三国时曹操建造铜雀台的瓦是用澄泥制作的,后人用来做砚不伤笔、不渗水、易发墨。至北宋传世甚少,当时文人雅士对此钟情有加。何书铭死后,其子遵父遗言而行,黄庭坚看到铜雀台瓦后,视若拱璧,欣然为何书铭写了墓志。后来黄庭坚把此瓦制成砚台,并为其作铭镌刻于砚背,其铭曰:

邺城宫殿已荒凉,

依旧山川半夕阳,

古瓦凿成今日砚,

待教人世写兴旺。

清乾隆御铭题刻诗文,山水,浮雕福寿龙纹澄泥砚.砚身前端所刻文字内容为

清乾隆御铭臣董诰

幽人得天趣,

竹室在山间,

永怀当盛世,

所乐在人和.

子瞻见许骊山澄泥砚

作者:苏辙 朝代:宋

长安新砚石同坚,不待书求遂许颁。岂必魏人胜近世,强推铜雀没骊山。寒煤舒卷开云叶,清露沾流发涕潸。早与封题寄书案,报君湘竹笔身斑。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作者:苏轼

年代:宋朝\代

诗文:

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领山。

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

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従戎拟学班。

2.砚台好坏鉴别方法

简便快捷的鉴别砚台方法。

一是看,

看砚台的材质、工艺、品相、铭文等。

二是摸,

就是用手抚摩砚台,感觉是否滑润细腻。滑润者,石质好,粗糙者,石质就差。

三是敲,

就是用手指托住砚台,手指轻击之,侧耳听其声音,如果是端砚,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如果是歙砚,以声音清脆为好。

四是洗,

指的是把砚台上的墨痕洗掉,还其本来面目,这样更容易看清砚台是否损伤或修理过的痕迹。注意补过的地方颜色与砚的原色有很大的差异。

五是掂,

就是掂一下砚台的分量,同样大小的歙砚,重者好,轻者次之。

3.苏轼天砚背后铭文如何翻译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

苏轼12岁时,一天与几位小朋友在家后的空地上作游戏,在凿地时发现一块美丽的奇石,颜色似鱼鳞般,有着闪烁浅碧的色彩。

且石质细润光滑,微显道道脉络,敲之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于是他将石块细心地雕磨成砚台(墨盘),便常用此砚台磨墨写字。

因他发觉此石不仅磨墨容易,而且有保持水份的特点,能将磨好的墨水保持较长时间的润泽。家里人都说很好,他父亲苏洵更赞美说:"天砚啊!凡是有砚之德而不取足于形状(意思是石材好的砚台,无须形状好不好?),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你应该把它当成宝贝来使用。

"至此,他不仅十分爱护这个砚台,而且写起毛笔字来感觉很爽心。常常将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的碑帖手迹抄了一次又一次,并从中吸取书法家之长处,所以后来形成了集各家之长的:"苏体"。

相传他每天写完字后,都要到书房侧的一个小水塘将石砚清洗干净,就这样复日复年的洗砚,小水塘的水也似墨汁了,后人便把这个小水塘称为"东坡洗砚池"。后来,这个天砚也成了苏东坡之传家宝,到了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他还为此专门写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