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上海青浦朱家角人,清朝官吏。公元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协办待读,入军机处,后又擢刑部郎中。公元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王昶随大学士、云贵总督阿桂入川,平定大小金川。前后在军营九年,所有奏檄,均由王昶起草,加军功十三级,记录八次。凯旋之日,乾隆赐宴紫光阁,称其“久在军营,著有劳绩”,擢为鸿胪寺卿,赏带花翎,不久,又升为大理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使。
王昶为人正直,执法不阿,深得乾隆信任,夸其为“人才难得”,不时委以重任。王昶一生得主要成就,不在仕途,而在学术。《辞海》称他为“清代学者”,是名副其实得。王昶于学无所不究,名满天下而不立门户。
主要成就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金石考证方面,他倾半生心血,收罗商周铜器及历代碑刻拓本1500余种,编成《金石萃编》160卷,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资料性、学术性著作,至今还在不断影印出版。在文学艺术方面,他工诗善文,早年与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赵文哲、曹仁虎、黄文莲并称为“吴中七子”,他的诗文结集《春融堂集》***60卷,姚鼐、俞樾曾先后为之作序。此外他还作了大量的文学选编工作,辑有《湖海诗传》、《湖海文传》、《明词综》、《国朝词综》等。
藏书之家王昶是清藏书家、学者。
公元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提出辞呈,次年举家南归。尤好金石学、经学,精考证,富于藏书,家有藏书楼“熟南书库”,阮元记其收藏“金石文字数千通,书5万卷”。从军每到一地,访求金石、古籍。好金石考古之学,曾收罗商周铜器及宋、辽、金石刻拓本1500余种,以50年之力,编为《金石萃编》160卷。将草堂(原经训堂)题名为“春融堂”。编印有《熟南书库目录》6卷。藏书印有“经训堂王氏之印”、“一字述庵别号兰泉”、“述庵”、“大理寺卿”、“近文章砥砺廉隅”;有一长印曰:“二万卷,书可贵。一千通,金石备,购且藏,剧劳帧T负笕耍勤讲肆。敷文章,明义理。习典故,兼游艺。时整齐,勿废坠。如不才,敢卖借。是非人,犬豕类,屏出族,加鞭”。工诗善文,作品甚多,早年与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赵升之、曹仁虎、王文莲并称“吴中七子”。参与纂修《大清一统志》,主修过《西湖志》、《太仓州志》,编撰有《天下书院总志》。著有《使楚从谭》、《征缅纪闻》、《春融堂诗文集》。辑有《明词综》、《国朝词综》、《湖海诗传》、《湖海文传》等书。
清史文载
王昶,字德甫,江苏青浦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南巡,召试,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三迁刑部郎中。三十二年,察治两淮运盐提引,前盐运使卢见曾坐得罪,昶尝客授见曾所,至是坐漏言夺职。云贵总督阿桂帅师讨缅甸,疏请发军前自效。上命大学士傅恒出视师,嗣以理藩院尚书温福代阿桂,皆以昶佐幕府。温福移师讨金川,昶实从,疏请叙昶劳,授吏部主事。既,复从阿桂定两金川,再迁郎中。刑部侍郎袁守侗按事四川,上命察军中事,还奏言昶治军书有劳。
四十一年,师凯还,擢昶鸿胪寺卿,仍充军机章京。三迁左副都御史,外授江西按察使。数月,以忧归。起直隶按察使,未上,移陕西按察使。在陕西凡十年,值回田五为乱,军兴,昶缮守具,佐治军需,疏请清厘保甲,禁民间蓄军器。迁云南布政使。河南伊阳民戕知县,窜匿陕西境未获,昶如商州督捕,上命俟得贼诣京师觐见。昶既得贼,入谒上,自陈疲惫,乞改京职,上温旨慰遣,乃上官。以云南铜政事重,撰铜政全书,求调剂补救之法。旋调江西布政使。五十四年,内迁刑部侍郎。屡命如江南、湖北谳狱。五十八年,以老乞罢,上许之,方岁暮,谕俟来岁春融归里。昶归,遂以“春融”名其堂。
嘉庆元年,诣京师贺内禅,与千叟宴。四年,复诣京师谒高宗梓宫。十一年,卒。
昶工诗古文辞,通经。读朱子书,兼及薛u、王守仁诸家之学。搜采金石,平选诗文词,著述传于世。
诗作选摘 长夏怀人绝句55首之四十一何兰士张问陶匡庐游罢更东还,如雪麻衣泪点斑。此去东华坛坫上,何人诗笔配船山?
早春
朔风初定雪初晴,遥见春晖上槛明。三尺游鱼冰下见,一行归雁柳梢横。
香炉茶铫随宜置,茸帽筇枝称意行。已是上元镫节过,市楼犹听夜吹笙。
闻稚存谴伊犁
胸中五岳本难消,醉后狂言荷圣朝。对簿已蒙宽一死,投荒何恨窜三苗。
老泉谏术终须读,湘浦羁魂不待招。取次金鸡竿下信,阳关风雪返征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