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一外地朋友聊天,说等几天要开始买票了,和我说,公司放了10天假,我说不错啊,可以好好在家过一段时间了。但是他却说我不会等到十天过完的。我问他,为什么,难得回来一趟,能多待一天是一天啊。
他说,想早点回去几天准备一下年后的工作。但,他和我说了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想在家呆多久。
“基本初三之后的事就是走亲戚,年年这样,年年都想躲,不如用工作的借口早点回去。每年过年其实只想看看父母二人,要不是父母在老家,我过年才根本不想回去。”
过年,曾经是我的期待,现在变得越来越狰狞。我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向往春节,或许是从不能向常被讨红包的时候开始的吧,春节似乎成了一年一度的汇报。
“工作怎么样?还行。有女朋友吗?不急”。内心:”好了,别问了......“
以前对我们无比关心的亲戚,为何现在感受不到他们的关怀了,强行的向你灌输自己的价值观,除了结婚和收入的问题,几乎没有可聊的了。
我想,这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现状。
吐槽归吐槽,亲戚我们无法选择,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一辈子或许都无法逃离一个漩涡,这个漩涡叫“中国式伦理”。在这张人情网上,需要学会周旋。
每年的结婚和收入这两个话题必定是热门话题,网上也给出了一些策略,告诉我们怎么反击?
比如,有亲戚开始说教,你立马采取***情策略:
“七大姑八大姨(统称),我知道你一直很关心我,从小也非常照顾我,你的这份心我会记在心上的。”
其实我认为这样回答很好,但只能用在真正关心你的亲戚。
这些类似的话,我就和几个姨在过年的时候说过,效果很好啊,之后也没有过去追问什么结婚、女朋友之类的,因为她们从小到大对我都很好。
还有人说:“要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悦!”。
这个策略我觉得不妥,毕竟你是晚辈,也不是小孩子了。
我过年的时候就碰到过一个事,主角是跟我同辈的,是我妈妈这边的,应该算表哥了,一次吃完饭闲聊,她姨妈嘲讽结婚的事,还延伸出说“读书无用论”,实际上自己的孩子离婚2次了。
我那表哥立马回到:“原来XXX不读书,就是为了多结几次婚?”
最后闹得不愉快了。
不管是结婚的事,还是工作的事,其实在我们年轻一辈看来,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但长辈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想知道的就是这些,就像看看你到底过得怎么样。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过年期间我也发现一个问题,真正关心我们的亲戚真的不会一直询问下去,毕竟是春节,大家都是图个开心,没必要一直盯着一个问题,就像我上面提到的,***情一番,大家有说有笑。
但就有一些亲戚总会打破砂锅问到底,那怎么办?用老祖宗的太极智慧便可破解。
但就有一些亲戚总会打破砂锅问到底,那怎么办?用老祖宗的太极智慧便可破解。
亲戚A:XXX,最近工作怎么样?你在这公司不少年了吧?工资应该不少。
我:挺好的啊,工作非常顺利,和同事们相处也非常好,老板对我非常器重,很多事都是让我自己决定,过完年还要谈加工资的事呢。哦对了,您儿子现在做什么呀?工资多少啊?
我记得某年还碰到一个亲戚,当时吃完饭了在闲聊:
亲戚B:听说你和XXX分手了,没再谈吗?好多亲戚都要给你介绍对象呢,你怎么想的?
我:哪有的事,情侣分分合合很正常啊,又不是真分手,她现在是家里出事了,不得不回去。听说XXX(亲戚儿子)的女朋友是做设计的,工资好像很难涨,是吗?
然后,巴拉巴拉绕开了我的事。
总之,大家要想办法绕到亲戚这边了,不管问什么,你就反问就行了,最后你会发现,什么话题都会岔开。和这些亲戚聊天其实就是客套式寒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对于这些类似的敏感问题,就像踢球一样,把球踢回去就行了。
我们这代人对家乡的感情已经不浓烈了,对人情世故也不太在意了。朋友走着丢着,亲戚关系变淡,儿时记忆没了,家乡的游戏规则让回家变得不自在,回到家似乎觉得格格不入。
过年除了家,哪也不想去,想见的也就是爸妈。
但你我还是会选择和无奈为伍,放下裤脚,换上大衣,操起方言,滚回老家!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