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卞之琳感叹人生的一首小诗,诗是这样写的:五点钟贴一角夕阳,六点钟挂半轮灯光,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墙头草长了又黄了。
前两小节写道:五点钟贴一角夕阳,六点钟挂半轮灯光。正是运用了“夕阳”这个意想,正所谓:“卞之琳对诗歌艺术的表现形式特别敏感,在诗歌创作中始终注重‘意境’,注重语言的精炼、含蓄和丰富。他强调‘化古’和‘化欧’,即‘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并认为‘文学具有民族风格才有世界意义’。他为促进中国新诗在艺术上的成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五点钟,六点钟,用现代的时间点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境,诗的主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五点钟,正是夕阳无限好的黄金时刻,但一刻钟,却让这美丽的境界被黑暗所代替,一角夕阳,运用了形象的数量词和方向词语,让人更倍加感到这夕阳就要消失了,“常恐秋节至,琨黄华叶衰。”让人倍切感受了诗人的惶惶之心。五点种、六点钟,在时间上也让人感觉到时间在流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个古训虽时时响在我们的耳边,但我们何尝又是能切身感受了呢?!诗人运用了最能令人感受到时间的短暂和容易流逝的两个时间:五、六点钟。正是这两个时间,你不得不令人回想起它的宝贵的存在和惋惜的消失。夕阳下去了,接踵而来的是漫漫长的黑夜,在一片黑洞洞的黑暗中,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受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永远地沉寂在这个空荡荡的世界里,埋藏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半轮灯光,意想更为深刻,令人想起“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人月自古不能全,那么半轮灯光更为在凄叹中联想到半轮残月。夜深人静,一人孤单地望着残月,守侯而迷茫,失落而追悔。真是“言下不胜‘黄垆之思’,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紧接上两节,诗人便道出:“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就过在做做梦”。人总是喜欢逃避,麻木自己。做梦,便是一种方式。诗人正是道出了一些人的内心,便喊出极为引诱的话语:“就过在做做梦”。梦,原有美好和丑陋之分,但还是以美好为主,但诗人却别具一格地从人们所不想的丑陋方面入手,给诗带来了震撼力。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不分白天黑夜,不珍惜时光,随意挥霍,得过且过,就犹如行尸走肉,一场戏,一场梦。和尚过日子,枯燥乏味,还且敲打木鱼;而某些人却在无所事事,消磨人生。人最恐畏的死亡,若能知道死后也能偷窥人间凡事,做孤魂野鬼也无惧,但只怕是死后“万事空”,没有疼痛,没有快乐,没有感受,没有感觉,麻木了,那才是最可怕的呀!诗人看到他们的肉体,却也洞察到他们心灵上的麻木。“丁香空结雨中愁”,诗人在苦闷,在急噪,为他们呐喊,为他们消除心魔,还于他们一个健康的心理。但当时没人能理解,祖国当时在苦难中,她的子女们为了一副肉体而麻木地生活着,填饱肚子是大事,一天到晚就是为肚子而挣扎,诗人内心也在挣扎,难道他们就这样一天天地、一年年地、甚至一代代地消沉下去吗?!不!诗人把他们内心中的不正确的想法指出来:“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就过在做做梦”。铿锵有力,震撼心灵。
醉生梦死也有到尽头的时候,梦也有该醒的一天。“看看墙,墙头草长了又黄了。”这两节描绘了现实生活的残酷。守株待兔者也有梦想时分,那么做梦者也是该面对事实了:“墙头草长了又黄了。”诗人以生活为主题,可谓极为贴切了。墙,家家户户都有,墙头长草,为极少数,只要勤快一点的人家都不会让它疯狂地随意生长的。人在屋内,往外望自然是透过门窗,再穿过墙,夕阳也正与墙头相应,墙头草也与夕阳余辉相照应。此两节正与前两节相影称。墙头草,夕阳,这本不相关的事物,在诗人的妙笔生花中恰是那么地对称:一揉一软,一渺小一辽大,一低jian贱一高贵,一短暂一永久,一近一远,字字相照,句句相应。通过这意想,令人感叹人的渺小,人生的短暂!“用冷淡掩深挚,从玩笑出辛酸”,诗人正是从眼前景物,想及人的一生,探讨着人生的价值,寻求着人生的定位。“长了又黄了。”这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一日复一日,过得枯燥无味,只为白发增添了几根银丝。还用眼前景物与人生虚度作比较,“长了又黄了,”人老了又一事无成了。正照应了古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日子过去了,只能趴在门窗上目示着墙头草,呆呆地数着夕阳过完这辈子了。又为“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就过在做做梦”喊出了震撼的回答!这个答案是——不!!!不能这样过下去了,不能浑浑噩噩了,更不能行尸走肉了。
综观全诗,《墙头草》是写出了一世倦情的唯美感受,突出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表现形式特别敏感,在诗歌创作中始终注重‘意境’,注重语言的精炼、含蓄和丰富。卞之琳强调‘化古’和‘化欧’,即‘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并认为‘文学具有民族风格才有世界意义’。卞之琳为促进中国新诗在艺术上的成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卞之琳是中国现代主义前期的探索者,‘五四’和民族传统艺术和审美理想对他有深刻的影响,这不能不使他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有所限制,而‘九叶’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广泛深入的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融合,这使他们在当时能更加开放,独树一帜。”从而形成本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