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桂花的诗句 - 牛首山上有三棵奇树,其中隐着《红楼梦》里哪些最深藏不露的因果?

牛首山上有三棵奇树,其中隐着《红楼梦》里哪些最深藏不露的因果?

老南京都知道“春牛首,秋栖霞”的古语,这是在汪锡祺的《栖霞山览胜记》中定义的名谚。两大胜景包揽了南京春秋两季的灵气和精华。不过,夏冬两季也不要羡艳,每每这两个季节,也自有好的去处,夏天,推荐您去玄武湖看满湖碧莲,映日荷花。而冬天,请沿袭春日的习俗吧,再游牛首,不仅能弥补未见秋日霜叶的不足,还能饱览南京的两大名山,在袅袅的香火里感受南京的佛文化。

说到此处,不知道您有没有觉得小编今天的论调与以往有些不同,“凡话红楼”从不发布与红楼梦无关的文章,今日是要把文章写成游记吗?非也。牛首山里有座“大观园”,佛眼面面可观。而通篇《红楼》以葫芦庙开篇,终归于“了悟”二字。南京有“红楼家庙”之称的香林寺,在书中被称为铁槛寺。因此,南京的佛文化与红楼文化密不可分,观其一可知其二。咱们今天就从牛首山的一棵树,看佛教文化与红楼文化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的就是禅境大观,您别急着被中间这尊满身仙气的佛像所吸引,先要找找这大殿中的三棵树。给您一个提示:前两棵树不用找,最后一棵只用找树的心一定找不到。禅境大观上顶天,下立地,上有穹顶以证天地,下有莲花宝座以念慈悲。而这宝座的两侧有两棵树,一颗是无忧数,一棵是菩提树,无忧树是释迦摩尼的母亲生产前回娘家的路上,在路途中看到花园中的无忧树,就在这里诞育了太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佛普度众生,愿众生离苦得乐,故而此树便名无忧树。

年轻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为了解救众生的苦难,毅然放弃王位,出家修行,六年苦修却也未能成佛,最终在菩提树下打坐七天七夜方顿悟成佛。因此禅境大观中菩提树下一片黑沙象征苦海无涯,一片白沙象征顿悟后的清明纯澈。

那么问题来了,第三棵树在哪儿呢?那就是神秘的娑罗双树了。请把目光往上移动,直至穹顶的方向,释迦摩尼涅槃之景的上空,是如鸟巢状的穹顶。而这穹顶恰恰是由娑罗双树的枝叶组成的。相传释迦摩尼正是在双树下涅槃的。而这最难找的第三棵树恰恰是在禅境大观的物外。小编却在这第三棵树中找到了红楼梦里所言说的禅意。

说到红楼梦里的禅意,您可能会想到妙玉,但是“云空未必空”的判词让我们知道,妙玉虽是出家人但却谈不上心灵彻底的澄澈,她还恋恋红尘,未能做到彻底的了悟。而关于《红楼梦》中的悟,小编第一个想起的却是宝玉参禅时的两个偈子。

那是在宝钗及笈之年的生辰,贾母要做主给宝钗过生日并且让宝姑娘做主点戏,宝钗摒弃了热闹戏,单单点了一出点绛唇: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宝玉初听不懂,细品极妙。恰逢湘云黛玉二人因戏子之故闹得不可开交,宝玉去劝黛玉,黛玉不听,去劝湘云,湘云不信。两人各有各的道理,却连累了宝玉一身不是。

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子此时此刻都不理他了,宝玉心内无限虚空,竟然悟了。参悟后他写了一首诗: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大意就是:只有到灭绝情缘,无需再证时才能谈得上彻底了悟,万境归空,是立足境。所以,宝玉此时仿若已经看透了大观园里的一切,想要抽离,就像乔达摩悉达多一样,出世方是干净。

黛玉得知后却忍俊不禁:“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黛玉为何发此问呢?因为真正的“宝玉”是至贵至坚之物,而宝玉其人却未必具备此二品质,名字只是个代号,与人无关。正当此言问住了宝玉之时,宝钗又猛追一典故:传说当年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

而宝玉一脸懵地听完这一番话后果然放弃了参禅,为什么呢?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宝玉也并非“宝玉”。依照宝玉目前的悟性根本参悟不到这些层面,如是肤浅,还敢参禅?而且宝钗和黛玉的悟性比他高出不知多少倍,二位姑娘都尚且没有了悟,宝玉又有何颜面谈了悟呢?故而宝玉一笑,此事便算过去了。可钗黛所说的两个偈子却大有可究之处,这便是佛法的妙境。

正如咱们刚刚提到的娑罗双树,穹顶便恰似宇宙,佛法无边,普度众生。可它有形吗?菩提、娑罗和无忧树是有形的,可是这三棵树所象征的佛法却是无形的。参悟佛法若是以找“立足境”为目标,那就找错了法门,万事皆空,又何来“立足之境”呢?

宝玉此时没有参悟,那是因为他还放不下,那无才补天的顽石本就是冲着来温柔富贵乡里游历一番之心才来到人间,如今嬉戏在大观园里的女儿王国,集天地之灵气的女孩子们相伴他左右,让他如何能参悟?无法放下就无法做到佛法的空灵,也就参悟不到佛理。直到贾府家败人亡,大厦倾颓,宝玉才意识到这富贵荣华真的都是一场梦,一场空,此时他才能得以皈依。

而所谓天地正法,依小编所见,未必要皈依佛门才能窥见一二。佛学是心学,净化内心方能得法。若想让自己的心灵越来越净化,不如先从放下开始,放下一日尘俗,探访牛首山,半日品茗,一日斋戒,叹佛法之奇绝,红楼文化之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