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桂花的诗句 - 有哪些细思恐极的古诗词

有哪些细思恐极的古诗词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突然发觉,哭了一辈子的杜甫,竟然不哭了。看看写诗的时间,在大历五年(770年),而杜甫是(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杜甫写这诗时也许已预感到离死亡也不远了。“落花时节”

二十一家同入蜀,

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

回头却向秦云哭。

——二十一个家庭的人为了逃避战乱入蜀, 穿过人烟稀少, 猛兽出没的秦岭,而只剩一人走了出来。

其间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然而“啮”字一出,皮发皆乍,毛骨悚然。

再联想到杜甫这组《三绝句》诗的另一句: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中和癸卯春三月,

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

绿杨悄悄香尘灭。

—— 韦庄《秦妇吟》。

作为一首长篇叙事诗其实不需要太多的细思,吃人什么的,场面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了。可是回过头来再看一遍开头四句,真心吓人。

“ 想象一下,你开车进京,从房山开到北京西站,一个人一辆车没有,就绿化带上的树沙沙响…… ”

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甘露之变爆发,白居易有感而作。甘露之变是唐代后期的一次血腥政变,唐文宗筹划剪除宦官却为宦官所制,从此受制于家奴。当时宦官完全控制中枢,大肆杀戮,族灭十七家,其中王涯等宰相四家,士人罹难数千人,有宦官甚至扬言要杀光长安城里所有的儒生,长安城一片混乱,直到二十七日才基本恢复秩序,从此唐文宗受制于家奴,形同傀儡,而朝臣上朝则与家人诀别。

因为白居易得罪宦官集团由来已久。

元和四年,上《论太原事状三件》,抨击宦官李辅光、刘贞亮擅权,李辅光是老资格的宦官头子,刘贞亮是拥立宪宗登基的主要宦官;

元和四、五年,上《论承璀职名状》、《请罢兵第三状》等,反对以宦官吐突承璀为镇州行营兵马招讨处置使,吐突承璀是宪宗潜邸旧人,元和年间宦官集团领袖;

元和五年,上《论元稹第三状》等,抨击仇士良、刘士元等宦官凌辱元稹,仇士良是甘露之变的罪魁祸首。

白居易不但上书,而且写诗,《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分别抨击神策军欺凌、掠夺百姓和宦官宫市强买强卖。诗歌流传极为广泛,影响很大,引起宦官强烈反弹,白居易自己也知道,《与元九书》:“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所以,在甘露之变后宦官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情况下,白居易如果身在长安,宦官集团趁乱杀死白居易不是不可能。白居易创作《与元九书》是在贬谪江州不久,伤感之余还是颇有道德优越感,相信自己贬谪是因为做了符合道义之事;甘露之变,真正见识到宦官的厉害,深深的恐惧催生出由衷的庆幸,庆幸自己还活着。白居易退守洛阳是在大和三年,虽然是主动退守,但是,难免心有不甘,甘露之变后,不甘荡然无存,从此乐天知命,终老洛阳。

月下独酌四首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emmmm…

"对影成三人。"李白是一个人,那他的影子也是一个人,那第三个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