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沾巾。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著名的赠别之作。诗歌的主题在于劝慰友人不要为远别而忧伤,从而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真挚友情和旷达胸怀。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阙”指宫门前的望楼。“城阙”指帝王居住的地方。“三秦”指今陕西一带,在古代是秦国旧地,秦亡后,项羽分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第一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即三秦护卫下的长安城。第二句说明朋友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点,即五津,也就是蜀州。“津”渡口。“五津”指唐代时候蜀地中岷江上的五大渡口,这里借此指代“蜀州”。“风烟”是风尘烟雾的意思,这里用来描写蜀州与长安距离遥远。这一联的意思是说,三秦之地护卫着雄伟的长安城,极目远望,沿途中的五津一片模糊。在这一联中,自然流露诗人对朋友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如果按照律诗对仗的要求,这一联应该是采用对仗的。然而,因为第一联中采用了对仗的手法,诗人在这里却用了散句,显得自由活泼。“与君离别意”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整个意思是说,我与你同样是宦游他乡,离别的意绪都是很伤感的。其实,这是诗人在告诉朋友,他们之间的离别都是格外令人伤心,因为都是“宦游人”,异乡漂泊需要朋友的安慰,然而又不能不离别。这样说来,惜别感伤就表现得更为沉重。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好朋友之间情意深厚,在四海之内都会惦记着,在天涯海角如同邻居一般。可以说,这是诗人从另一角度表明了自己对离别的看法。紧承上联,诗歌的情调发生了变化。前一联的情感基调是凄清的,伤感的,而这一联奇峰突起。陡然转变。当然,这是对朋友的劝慰,诗人告诉朋友,他们的友谊绝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即使在天涯海角他们的心也在一起。这里,诗人一扫离别的凄清之感,不但使朋友得到安慰,而且表现出诗人宽阔的胸怀,真挚情感溢于言表。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沾巾” 。“无为”意为“不要”。“歧路”即岔路。古代人送别时,常到岔路口分手。这一联是诗人在与朋友杜少府分手时劝慰的话。意思是说,不要在分别的路口,像多情的儿女那样泪水沾湿配巾。当然,这是希望朋友带着自己的友情和祝愿,愉快踏上行程。这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表现,也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感的抒发,这里是劝慰,也是勉励。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起承转合是诗文布局谋篇的传统技法。“起”就是开头,也叫破题。在诗歌中,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就是“起”,点明了送别这件事及其地点。“承”在“起”后,就是承接“起”的内容并加以展。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就承接了送别,从而表明送别时产生的忧伤之情。“承”之后要“转”,“转”就是推进一层,要“转”出别的意思来,或者在情感上或者意义上发上变化。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情感上发生了转变,没有忧伤,而只有安慰。最后是“合”,“合”就是收合结尾,使结构严谨完整,成为一个整体。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沾巾”就表明离别时必然的,但不要忧伤,应该带着朋友之真情而去。这样,八句四联,层层递进,不但表现出诗人的真挚情感,情感跌宕,而且使诗歌结构严谨,完整有序。
二、对仗工整,境界开阔
对仗是格律诗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格律诗中,首尾两联可以不对,但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在诗歌中,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进入对仗,而且十分工整。由于这一联是地名相对,因而,表现的跨度大,不但使诗歌空间距离拉大,形成了开阔的审美境界,使诗意上呈现出极为壮阔的景象,而且为诗人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础。我们再看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律诗来说,这一联应该是对仗的。而这两句相对,诗人的想象是极为丰富的,不但开阔了诗歌的境界,而且更好地表现了诗人“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曹植《赠白马王彪》)宽阔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