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桂花的诗句 - 痛骂抄袭的诗句是

痛骂抄袭的诗句是

我当时学古代文学史的时候,就读到这么两句诗,一句是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另一句是五代南唐江为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句诗是后者先写出了的,但实际上后者的这句诗并不出名,反而“抄袭”前者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当时看到这里就很不理解,别人的诗,你拿过来改了俩字,就成千古名句啦,这上哪儿说理去。当时老师给我们解释的是江为的残句既写竹,又写桂。但“竹影横斜”中的竹子似乎太凌乱,“桂香浮动”中的桂花又不够清香。此诗又不完整,未能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和意境,故缺乏力量。而林逋将其拿过来写梅花,且将“竹”改成“疏”,将 “桂”改成“暗”,梅花居然一下子变得形神活现,这两句就成了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只改了几字,意境却提升了不止一点点。

后来再了解的多了以后,才明白这个这个在诗词创作里面叫做“化用”,诗词创作中的“化用”方式主要有三种:化用 成句、化用事典、化用意境。这里就不多做展开了,我们单说化用诗词。

化用成句是将前人成句的字面意义和情感蕴含直接化用 到自己的作品中。此类化用可以凝练语言,我们熟知的名句,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化用了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旧》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有中“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百亩,秋菊更餐英”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这些对成句的化用,可谓是推陈出新,既能锤炼语言,使其更加含蓄蕴藉,又能妥帖地表达自己的 思想情感,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总之,读书人的事儿,哪能叫抄呀。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汉语它就是一个很凝练的东西,举个例子,一句话:创业失败了,你要东山再起。

这个“东山再起”就是我们的典故,人们一读,明白了,这是要重新来过,总不能说你这句话抄袭了《晋书》吧。

总之,“化用”是诗词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对古人的成句、典故或作品 呈现出的意境进行适度的化用。化用可以凝练我们的语言,扩展作品的内涵,可以推陈出新,可以将古人的诗情雅意潜移默化地融进诗词中,使我们的作品既具有创新的闪光点,又具有典雅的艺术风格,从而焕发出一种更加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