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已经进入农历的四月中旬了。
昨天读诗查资料,发现古时人们对农历四月,竟然还有那么多优雅的称呼。比如,在昨天那首黄庭坚的《奉送刘君昆仲》诗的颔联里就发现了两个:
这前面说槐夏、后面说麦秋,似乎是两个季节。其实,他们都是农历四月的雅称。
进入农历四月,立夏时节,槐树也开花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拉开了生如夏花的序幕,所以,四月又称为槐序和槐夏。
四月归于夏天,这很好理解。但为什么“麦秋”也是指四月呢?可以分三步来解释。
首先,古老的中国发源于中原农业文明,而小麦是那时先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这在《诗经》里出现的很多“硕鼠硕鼠,无食我麦”、“我行其野,芃芃其麦、”、“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之类的诗句,也可以看出来。
然后,小麦的成熟期是在夏初,古称“孟夏”,也就是四月。《礼记·月令》里说:
孟夏时节,人们要驱逐野兽、保护五谷。而且天子和百姓都要献上新麦和猪肉祭祀祖庙。
最后,古人认为:
也就是说按照四时规律,春代表万物新生,而秋代表成熟和丰收。所以对于收获期在初夏的小麦而言,初夏就是它的秋天。
《礼记·月令》里也说:
意思是说孟夏之月,一年生草本植物大多开花结果完结,很多草药需要采收、制作和储藏,疯长的草将枯死,此时麦秋时节来到。
从此,有一种秋,叫“麦秋”。
它,代表旧历四月,这样一个在那时最重要的麦收农忙季节。
它,不仅流露出“农耕文明”的传统美学,也散发着“春秋礼仪”的古老诗意。
当然,除了孟夏、槐序、槐夏和麦秋,四月的雅称还有正阳、清和、梅月、余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