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属齐国,济南为齐国之泺邑。随后,齐国又把泺邑改为历下。
泺邑在2600多年前,就建有城廓。春秋时,这里已成为齐国西部重镇。“泺”,指泺水,发源于趵突泉。甲骨文中就已有泺字,是济南见于记载最早的地名,那时的济南被称为“泺邑”。战国时期改称“历下邑”,汉代初年称为“历城”,这两个名字皆因城南历山而得名。
元代赵孟頫的《趵突泉》一诗中,有“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释义:泺水发源地出世上仅有,平坦的地面上喷出的水像白玉的水壶)”的诗句。
现济南市的历下区,春秋战国属齐国,秦代属济北郡称历下邑,1955年1月称市一区,9月改称历下区。1967年改称红卫区,1973年复称历下区。
扩展资料:
从汉朝开始,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便被定为“上巳”。在这一天,人们要到水滨洗濯,以消除不祥,叫做“修”。巍晋以后,又把这一天确定为三月初三。在这天修以后,人们顺便要举行野餐宴乐和“曲水流觞”的诗酒盛会。
游乐的人们,列坐在环曲的水溪旁,把酒装入觞杯中,置于托盘上,放在溪流上游的水面上,使之顺流飘下。觞杯飘至曲折拐弯处,往往会停住不动;即使在前一转弯处未停,也会在后一个转弯处停下。
酒杯停在谁的近前,谁就得将酒饮下,饮后还要作诗吟唱,作诗不成便是罚酒,这就叫“曲水流觞”或“流觞曲水”。
远在北魏时期,济南的士大夫及在现曲水亭街附近建起了曲水流杯池。流杯池既现在的王府池子,池水北出,曲折东流,至今曲水亭街。当时这里清流映带,杨柳依依,岸平草软,是曲水流觞的理想场所。
现在曲水亭街,座落在珍珠泉之北,大明湖畔的百花洲之南,曲水亭依在,流水依旧,但溪流已无曲折可言,水亭也早已折除。但如循流上溯,由王府池子至起风桥一带,溪流回环曲折、曲水流觞之迹,还是依稀可寻的。
尤其这一带还保留了更多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泉城风格,来此一游,尽管已看不到“曲水流觞”但这里的秀美景色,乃足以使人流连忘返。
百度百科——济南 (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市)
百度百科——泺邑
济南市人民政府——首页 >市情 >文化之城 >市名由来?
济南市人民政府——首页 >市情>文化之城>济南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