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桂花的诗句 - 温州都有些什么特色!

温州都有些什么特色!

灯盏糕——在一个大勺里浇上湿面粉,加上萝卜丝,鸡蛋,猪肉,再用些湿面粉浇上。放入油中炸炸得金黄,香味四溢时就可出锅了。原本这种小吃,就是路边的小摊上做的。读书放学时就买个填肚子,又可以解馋。外皮是脆脆香香的,里面却很糯。因为都是吃现炸的,每回都吃得呼吃呼吃响,纵使你不吃,看着别人吃得那么香,你也就馋了。现在灯盏糕也发展了,馅有很多种:猪肉的,加鸡蛋的,狗肉的,海鲜的…… 猪油糕——其实就是一个糯米团,把它摊成薄薄的。中间不知用什么点了一点红红的,特别好看,像小孩子头上点的朱砂。用猪油煎着,外皮稍脆时就可以吃了。吃时撒上些白糖,然后用粽子叶包着。我个人觉得最妙的就是那片粽子叶了,显得格外古朴。 麦饼——这种食品应该很多。把面粉和好,里面放入梅菜,肥猪肉,包好。擀成薄薄的,放进炉中烤。其实没什么特别,可我奶奶是永嘉人,她很会做麦饼的,她和面时不用水,用鸡蛋。做出来的麦饼特别酥。可能是奶奶的原因,所以对麦饼特别的怀念。 鱼丸汤——这个温州倒是很出名的。鱼去骨后和面粉和在一起,弄成小丸子放入沸水中煮熟。用煮丸子的水做成汤,加些醋,胡椒粉,味精就可以了。这种味道,一个字——鲜。还有种叫做鱼饼,也是鱼和面粉做的,不同的是,做成条状然后放在锅内蒸。有个朋友住在洞头(温州的百岛之县),她那里的鱼饼有用水潺做的,也就是龙头鱼。呵呵,我没吃过,不过我想那美味可想而知。温州的一条小巷里,有户人家做鱼丸面很出名,不过也很贵,不就面加些鱼丸吗,七块钱一碗哟。不过味道是相当好的,很正。 敲鱼汤——这应该不算小吃了,是温州的一道名菜。也是鱼去骨和面粉,不过要把它敲得很薄很薄的一张。到温州的菜场,老远就会听见“咚.咚.咚”的敲打声,你可不要怕,那些就是做敲鱼的。敲鱼吃时,把它切成一条一条的,然后用加三丝(也就是萝卜丝之类的)煮,加醋,胡椒粉。吃起来不仅鲜,因为它是被反复敲打出来的,所以特别有劲道。这道菜应该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江蟹生——我最爱的一道菜。顾名思义,也就是生江蟹,切成丁,加醋,胡椒,味精,糖等很多调料醉一下,就可以吃了。味道嘛,难以形容,吃一下不就知了,哈哈哈哈~~~~~~当然是鲜 嫩了。但又不同于日本的鱼生,那种是要蘸芥末吃的,太呛。而且鱼肉比较厚,不小心吃着就恶心了(纯属个人见解)。江蟹因为是醉好的,所以蟹肉里味很浓,又不全盖其鲜的原味。说起生菜,又想起另一道。 花蛤——这是温州的土话叫法,学名不知叫什么。也有的地方叫血蛤的,很是恰当。它是一种贝壳类。小小的,像小型的赤贝。用开水烫几秒钟就可以吃了。说是用开水烫,其实还是生的,用开水烫是为了容易剥开。剥开里面是血红血红的,所以很适合叫血蛤。温州人很偏爱吃花蛤的,花蛤应该是很补血的吧。 有矮人松糕、长人馄饨、米面、炒粉干、马蹄桦、 陡门头灯盏糕、马蹄松、白蛇烧饼 、五味香糕、山楂糕、芝脚糖、荷花酥、福寿糕、麻巧、温州松糖、象生雪梨、薄饼、胶冻、温州牛肉焙片、温州高梁肉、鱼丸等,约有四五十个品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温州鞋业曾红火一时,很快又因假冒伪劣声名狼藉。后来温州鞋曾改头换面打上海的品牌,也不过是为人做嫁衣。市场经济规律给温州人一个大教训,使他们认识到优胜劣汰这条铁律。痛定思痛,温州市委、市府决策“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有远见的企业都争相创立自己的品牌,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从耻辱中崛起”。经过10年磨砺,温州鞋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他们从家庭手工作坊走出来,企业做强了,市场做大了,相继锻造出自己的知名品牌。现在,制鞋业真正成为温州的一个支柱产业,***有4000多家企业,35万从业人员,鞋产量占全国市场的1/4,其产业规模之大,各种配套设施之完善,产品的质量、品牌都走在全国的前列。2001年9月,温州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及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鞋都”。 改变别人必须先改变自己 在磨砺质量、锻造品牌的过程中,“奥康”集团率先打出了“温州制造”的大旗。他们想挽回温州的声誉,在上海开了一家专卖店,37岁的总裁王振滔坦言:“首要目的不为赚钱,就是要打出温州制造的牌子。”有趣的是,当温州制造的“奥康”由于皮鞋品质超群被评为中国十大鞋王之后,又有人假冒“奥康”的牌子生产皮鞋。“奥康”一怒,在杭州将几千双“奥康”冒牌货付之一炬。 有一句广告词说,“品质改变世界”。但是,改变世界必须先改变自己。温州市长钱兴中概括得好:“温州经济是温州人的经济。温州的企业是民营的,市场是民办的,道路是民建的。”观察温州人的变化,你也就摸到了温州经济的脉搏。曾几何时,温州人给人的印象还是浮躁的,狂热的;如今他们已历练得理智、文明和扎实。过去,他们可以为了名牌西服一掷千金,现在他们乘飞机到上海听讲座,拿学位,不惜重金;过去说投资,一拍胸脯就做了决定,现在做决策冷静而谨慎。温州人交朋友、办企业越来越注重文化品位,很多大企业,均有自己的报纸或杂志。企业家和员工都在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的同时,提高着自己的素质。 随着人的这种深层次的变化,温州陆续创建了“中国鞋都博物馆”和“中国鞋技术学院”,这无疑大大提升了温州作为“中国鞋都”的形象。“红蜻蜓”集团也不甘人后,为了发展鞋文化,他们投资了1200万元,请民俗专家来办“鞋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中华鞋文化》杂志,在企业的大厅内办“中国鞋民俗展”,并推出中国独一无二的《中国鞋履文化辞典》。“红蜻蜓”的董事长钱金波告诉记者,有什么样的文化底蕴,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和员工队伍,文化早晚会转化为生产力的。 “狼来了”新解 对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温州鞋业如何融入国际市场,有着强烈开拓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们,可以说早有准备,不少企业已在国外开设了专卖店或办事处。“真皮鞋王”康奈集团1999年就开始在意大利的鞋杂志和美国的公***汽车上做“康奈”鞋的广告,去年该集团成为英国一家世界最有名的制鞋研究发展中心的会员。2001年他们在美国、法国、意大利开了9个专卖店,今年准备在一些国家再开20个。不是总有人说“狼来了”吗?这反映了部分人的恐惧心理。而对于做好了准备的康奈集团总裁郑秀康来说,却另有解释。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加入世贸组织后,篱笆拆掉了,有人说狼来了,怎么办?我看国际贸易是平等的。不久前,意大利来了两个省一级的鞋业代表团到我们这参观,他们的鞋业在萎缩,而我们的成本低,质量高,价格低,款式变化快,在国外已占领了一部分市场。他们怕我们进入,那我们不就是一匹‘中国狼’吗!” 能支撑温州人信心的是温州的实力。据统计,2001年全市鞋革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4.3%;2001年从温州海关出口的鞋类产品总值4.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7%,年产值超过亿元的鞋革企业有20多家。一批优势明显的外向型企业迅速崛起,温州鞋革产品已销往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恋家不守土”的温州商人,建立了遍及中国的温州鞋业营销网络,而且在意大利、巴西、美国、荷兰、俄罗斯和越南已建了6个中华商城,多以销售温州鞋和其它产品为主,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网络。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际,温州人的意识也许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