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桂花的诗句 - 浮生偷得半日闲还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浮生偷得半日闲还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意思一样的。

偷得浮生半日闲,意在强调偷和闲,彰显自己半天清闲的轻松愉悦。

浮生偷得半日闲,也是意在强调闲,只不过偷得比重就下降了,人活一世大部分是满转浮生,偶尔偷闲却也轻松自在。

出自唐代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原文: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后来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间,情绪极其消沉。然而,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诗词赏析

这个唐代诗人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比较少,但是这句“偷得浮生半日闲”却可以让他名垂青史。“偷得浮生半日闲”有着浓厚的禅理韵味,对于人生这种无趣盲目的生活来说,最难得的就说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在这首唐诗的一开始,诗人就写出了自己当前所经历的人生状态。“终日昏昏醉梦间”,生活在晚唐时代的诗人,内心当中十分彷徨。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目标,终日醉生梦死,也就是“终日昏昏”,以酒消愁,在“醉梦间”打发日子。

在这无端的浪费时光之后,突然发现春天这美好的时光就要一去不复返,所以强打着精神去登山(“强登山”)欣赏着晚春的景色,以求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忽闻春尽强登山”,是诗人不自觉的一些改变,毕竟之前庸庸碌碌的日子让诗人自己也感觉寝食难安,生活没有滋味。

而后的这两句是这首古诗最点睛的地方,“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在登山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遇到一位得道高僧,两人畅谈许久。对于一个生活失去方向,人生没有追求的人来说,接触到得道高僧畅谈人生,必然能够获取很多新的人生感悟的。

果不其然,诗人在与得道高僧的畅谈中,感悟出时间过得飞快,而且时光飞逝也很有价值意义了,深深的感慨“偷得浮生半日闲”,世事纷扰之中,与高僧有如此交流,真可谓是难得的清闲。

“偷得浮生半日闲”使得诗人的人生追求有了新的概念,对比一开始的“终日昏昏醉梦间”,此时的心境要豁达很多。或许诗中带有一些消极意味,但是诗人力争追求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颇有道家和佛家关于“自然”和“自由”的追求。

后世影响

“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句诗很常见,而且多数时候和“自古人生何其乐”搭配,成为两句谚语“自古人生何其乐,偷得浮生半日闲”。都是在探讨人生、时光的主题,而且有着浓厚的佛理韵味。

而后又看到一句“心情半佛半神仙”,也同样和“偷得浮生半日闲”搭配,成为“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半佛半神仙”,也在说明一种生活态度。

无论是“自古人生何其乐,偷得浮生半日闲”,还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半佛半神仙”,都是后人在“偷得浮生半日闲”阐发出来的,只能作为解释“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义而存在,毕竟这源自唐诗名句的出处,赋予了诗句无比鲜活的力量。

诗词典故

有一位名叫莫小山的名士外出游玩,恰好看到一座古寺,林泉竹石,秀美宜人。莫小山见此景,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诗来。他越吟兴致越高,竟也想像李涉那样在寺中与高僧谈论一番。

到了寺中,他看见主持竟是一个俗不可耐的和尚。莫小山几次告辞,都被这和尚拦住了,和尚还死皮赖脸地留他吃午饭,小山只好勉为应付。

临走时,和尚又要他留诗,他想了想,就提笔写了起来:偷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莫小山只是把李涉的诗改了一下顺序,但这一改,却生动地反映了自己的窘态,也讽刺了那个和尚。

百度百科--题鹤林寺僧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