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守望候海棠,多情总被无情伤——品析元好问的《鹧鸪天》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江淹用最朴实的语言含括的离别给世人带来的情感体验。人生是一个标识动态发展的词,既然行走是人生的常态,离别就在所难免。除了阴阳两隔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天各一方的离别也是人生的一大悲哀。亲朋好友之别引发的是伤感,有情人相守一方的牵挂更会带来无尽的惆怅和悲戚。
不同的离别主体,不同的关系,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是不同的。而由于在整个事件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对情感排解的方式就不同。朋友间的相互劝勉和鼓励,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亲戚间的相互安慰和牵挂,像“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恋人间更多的是依依不舍和苦苦的相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在文学殿堂徜徉,关于对离别抒写的文学样式很多,而且留下无数的经典佳作。品读这些作品,不仅感动于写作者的用心用情,更会动容于作者纾解悲情的态度。当然,不同作家在不同作品中写景抒怀选取的视角也是值得认真玩味的。在众多作品中,元好问以《鹧鸪天》为词调的宫体词写就的八首作品就是其中独特的一脉。虽然这八首词是以宫体词的体例写作,但不像过去的宫体诗那样,倚红偎翠,而是以淡语写深情,风格清纯质朴,读来别有韵味。《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便是他“宫体八首”中的第一首,主要描述别情。
之所以说元词这首宫体词的独特,是源于其其抒发感伤的别离怀人之情视角的独特。纵观全词,这首词主要是写离别之情,上片写伴随行人的是“候馆"的凄风冷雨,而闺人所住的"小楼”也是孤栖凄清;下片的词意不再怨天却转而尤人,富家男女终日厮守,享受春意,和词中主人公的孤独状况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全词寄情抒怀的方式看,对比手法的使用是一大特色。上片前两句就设置了两个典型的场所——侯馆和小楼。从直观意义上看只是两个地点,但其内隐的是故事的两个主角——即将远行之人和女子。地方不同,主角不同,环境带来的体验也不同——寄居的旅馆中油灯昏暗,寒冷的冬天寒雨不停,刺骨的寒意侵入房内,一片凄凉;而居住的闺楼,月静人孤,明月皎皎,更衬托女子内心的孤寂。两句中两个地方不同的天气——一处是昏灯冷雨,一处是明月姣姣,两个形容词——一“昏”一“静”,构成反差极大的画面,形成对比,描写出凄凉的氛围。继前两句的对比之后,接下来两句直接借用苏轼《蝶恋花》中的“多情却被无情恼”( 写笑声消失后,行人的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词人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的名句和贺铸《采桑子》中“今夜还如昨夜长”( 爱人离开后的无奈之情)的名句。元好问将这两句直接取来,巧妙的对仗,不露剪裁痕迹,多情的是人,无情的是景,离人之间,经受着相思的煎熬,以至于彻夜难眠,令人心痛。而“多情”与“无情”的对比,今夜与昨夜一样漫长,极言主人公因苦苦相思而彻夜未眠——相思到天明。移用前人之语,言自己之情,不仅厚重,更为真切。
上片落笔点在故事的主人公身上,而下片则转变角度,把视角移向别出:前两句聚焦在富贵人家的屋子里,那里是温暖而不是凄冷,香炉中是香气而不是冷气,所有的一切,都是富贵人家所有,词人想到富贵人家的男女可以厮守终日,***度良宵;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词中的离人男女却只能饱受分离之苦。富家条件之优渥,环境之温馨浪漫,以此衬出两个人相聚相守的幸福;而与此相反的是一对离别之人,一个独居在寒冷的侯馆,一个独守在阁楼之中,形单影只,好不凄凉。最后两句寓情于景,言词人将会像梅花一样,熬过寒冷的冬天,以便迎接海棠花开放的春天。不过,海棠开时,梅花随之凋落。尽管相思满满,但在词人的世界里,西园之中不仅仅只有寄托相思之树,还有凌寒能傲雪送来春消息的梅花。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苦苦等候海棠盛开的梅花也随之凋谢。这种等与失、希望与悲伤的交织,结束全词,留给人无穷的余味。当然,梅花因守候海棠而凋零,除了描写在自然节序的更迭中花期交替,更带有深层的隐喻意——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守和等待中,韶华不在,容颜随着光阴的流逝而渐渐老去。前两句写富家的一对有情人,后两句虽写景,实际暗写的是一对离别的情侣,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处境,不同的体验,通过对照,更写离别的伤感。
一首抒写离愁别绪的短词,没有像柳永那样“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地直接刻画难舍难离;也没有像姜夔那样“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而是把目光专注于眼前情景,把回忆的画面处理到幕后;同时,以景结情,语淡情深。景又不是实景,置于结尾,淡宕涵浑;当然,直接引用前人的经典名句,在辅助说情的同时,更增加词作思想情感的厚度;而对比的使用,是该词抒发苦苦相思情的最突出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