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桂花的诗句 - 杜甫关于船的诗句

杜甫关于船的诗句

一艘破船,又岂能托起一位伟大诗人的未来,杜甫《破船》赏析

对于千年以前的一艘破船,没有明确的,详实的记载,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一艘破船,本不值一提,但是,因为与伟大的诗人杜甫相关,笔者认为是大事,需慎重对待,尽可能让其名至实归。有人认为,杜甫的《破船》,是写其在回成都的路上的一段经历。因为诗里涉及到“旧丘”,指它为浣花溪畔的茅屋,还有“清溪”,“邻人”,“野竹”等,这是他在成都居住过的地方的特点,并无异议,但不能仅以此,就认为是去成都。

杜甫回成都,仅有一次。徐知道叛乱,杜甫被迫离开,就是诗中的“苍皇避乱兵”,平息以后,好友严武重回到成都,请杜甫回去。草堂是杜甫在成都的住所,在成都的生活,是他久经战乱之后,安心居住,且十分开心的一段生活,要回到被迫离开的故地,此行应是杜甫非常高兴的事。“所悲数奔窜”这一句,就能说明不是回成都。杜甫的诗,是高度浓缩和概括的语言,诗中表达得很清楚,还在为自己的“悲窜”而伤悲,他回成都的时候,已经不用“悲窜”,也没有“数悲窜”,更没有半点伤悲之理。况且,一艘破船,岂可从三峡返成都?当年,他从成都到奉节,顺流而下,或走或船,就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当时的长江三峡,不算天险,但要逆流而上,即使大商船,也离不开纤夫的爱,可想而知,是何等困难。

有记载的,和诗人描述的,关于杜甫在成都和江南一带的往来,大的行程,一***四次。一次是因战乱,被迫离开成都,后返回了一次,一次是因为严武和高适的离世,诀别成都,最后一次是从奉节到湖南湖北。

此《破船》,笔者认为,应该是,在湖南与湖北之间的短距离航行,更有可能是最后一次从湖南到湖北。从他“所悲数奔窜”的描述分析,与他生命中最后的境遇十分一致;因为湖北的战乱,因为洪水暴涨,北上不得,南下不得,最终在船上含恨而去。“他从湖南到的湖北,遇上臧玠在长沙作乱,只好又逃往衡阳,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到江水暴涨,被迫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不得已,只好顺流而下,折回长沙。大历五年冬天,杜甫在由长沙开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破船》

唐/杜甫

平生江海心,宿昔具扁舟。岂惟青溪上,日傍柴门游。

苍皇避乱兵,缅邈怀旧丘。邻人亦已非,野竹独修修。

船舷不重扣,埋没已经秋。仰看西飞翼,下愧东逝流。

故者或可掘,新者亦易求。所悲数奔窜,白屋难久留。

大意是:我就是一个江海的命,夜夜都在一条小船上过。这可不是浣花溪的小溪流,也不是夕阳照在茅屋上的好风景。在兵荒马乱之中仓皇逃避, 怀念已经远去的成都浣花溪。那里的邻居,物是人非,竹子长高了,应该砍掉了吧。船舷太破,不能用力扳,这是一艘用过很多年的船。抬头望,鸟儿西飞,心里愧疚,又要顺水东去。有过此行的人多的是,后来的人在继续。伤悲的是,反复奔走逃窜,没有一个久留之地。

见破船,悲命运。这首诗,作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前,是一首让人看了心碎的诗。

“平生江海心,宿昔具扁舟。”诗人在逃难途中,或因为战乱,急不可待,或因为缺钱,所以乘坐一艘破船。诗人一生忧国忧民,难得见其忧自己,此诗是在为自己悲叹。开篇就是说宿命,有前途不测的预感,叹自己,这颗心,可能最终属于这江河湖海。一条小破船,吃住在船上,已经坐了很久了。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和前景,非常担忧。

“岂惟青溪上,日傍柴门游。”这种感觉,可不是在浣花溪里,夕阳照在柴门上的惬意,那是多么的让人赏心悦目。落难的时候,想起在成都的生活,舒适,安逸,悲从中来。

“苍皇避乱兵,缅邈怀旧丘。”要不是躲叛乱,自己也不会离开,体现诗人对国家结束战乱,恢复安定的渴望,不过,一切都成为过去,心中怀想,权且安慰自己。

“邻人亦已非,野竹独修修。 ”此处应为反语,不是指邻人已非,是指自己的茅屋,物是人非,现在已是别人居住了吧,是诗人对故居的留念和不舍。他在的时候,很喜欢松树,不喜欢竹子的随意生长,所以诗人称其为野竹,见到竹子长出来,他就要砍掉,在别的诗里也提到过,此处在臆想,后来之人,可要记得修理竹子,不然会影响松树。

“船舷不重扣,埋没已经秋。”这一句,是切题,虽然只是表面上的;毕竟全诗重点不是写船。何为破船?船舷不能用力扳,否则会烂,“埋没”是指放置未用,“秋”指时间很久了。这是一艘放了很久,船舷已腐的破船。这又如何应对前面的风雨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