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或者可以这样说: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一、部分田园诗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辛夷坞》
唐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译文: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颜色。寂静的山沟里再没有别人了,花儿们纷纷开放后又片片洒落。
二、作品赏析
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指树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扩展资料一、田园诗人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时更名为潜。谥号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就是现在的江 西九江。曾祖陶侃做过晋朝的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父亲都做过太守。但在陶渊明的少年时代,家族的显赫已经成为历史。
二、田园诗人的故事
陶渊明年轻时徘徊于仕与隐之间。在那个年代,做官是所有文人的入世之道;正所谓学而优则仕。然而看样子陶渊明是不大喜欢做官的。二十九岁那年,他做过江州祭酒的小官,但很快就"不堪吏职"辞职不干了。
此后一直在家隐居,直到中年后迫于生计,又一度出门任职。当他在做彭泽令的时候,他因不想"束带"去见督邮,说了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然后又辞官归隐了。这一次是真正地归隐田园,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从他的事迹可以看出他是个生性热爱自然,不喜拘束的人。正如他《归园田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样的人让他去做官 ,每天逢场作戏官场酬酢,定是难受得很。
当他真正抛弃了所谓的"功名利禄"之后,一个无限舒展的世界向他敞开了。从他的诗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的精神世界迈向了另一个层次: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随 口念来,让人心向往之。
东晋是乱世之末,又是佛教风行、崇尚名士风度的时代,因此,才会造就出陶渊明这样超越世俗的田园诗人。唐以来的许多大诗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都是非常推崇陶渊明的,在艺术创作和人生态度上也深受其影响。
百度百科-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