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桂花的诗句 - 杜甫有关月亮的诗有哪些

杜甫有关月亮的诗有哪些

杜甫的月亮诗

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九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 《船下夔州郭宿雨溼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翳翳月沉雾,辉辉星近楼。 《不寐》

悠悠边月破,郁郁流年度。 《雨》

兵戈尘漠漠,江汉月娟娟。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可叹》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暮归》

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宿白沙驿》

一.赞景抒情。

《夜宴左氏庄》

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暗水流花轻,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该诗向我们描绘了庄园夜的静谧温馨的景色和一个审美的月。这是杜甫早期生活在开元盛世,少年漫游时的作品,意境之美可见杜甫早年炼字之工绝。但单纯绘月赞景的作品在杜诗中并不多见,而抑郁感伤之作几乎占了其全部咏月诗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二.感时忧国。

因为安史之乱的发生,使杜甫更倾心于民生疾苦、更加关注国运兴亡。因此这一时期的诗作大多忧念实事、谈古道今、即事遣兴、咏物寓意、感时忧国。也使得月这个意象更带有几分忧愤与哀伤。

《月》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该诗望月情生、借月抒情,强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事与人民疾苦的忧心。

《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该诗主要是忧心吐蕃之乱。

《倦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由最后两句可看出,杜甫是为了国事而忧心。这时杜甫人虽然寓居在浣花溪草堂中,但安史之乱刚平息,又兼吐蕃为乱,怎能不感忧心?

《宿江边阁》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杜甫在此诗中透过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翻腾在波浪中的孤月,与末二句在不眠之际,中所产生的忧虑及无力感正相呼应,因此孤月不仅是单纯的水月之景,同时更是作者心境的象征。

三.怀乡思亲。

盛唐时代士人漫游之风兼及战乱时的流离辗转,杜甫的一生四处漂泊、独在异乡,便更加思念家乡、亲人。游子心灵孤寂时,月亮便成了精神寄托的对象,把自己的心托于月,让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引发了亘古一月两地相思的主题。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被俘长安,离乱之中,亲情最难释怀,遂写下了这首思念妻儿的佳作。遥念妻子独自看月,更衬托出诗人自己的孤寂与相思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月夜魂归故里的形象,来寄托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秋风二首》之二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舟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诗人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也只好对月黯然伤神。正如傅道彬说:“在月亮意象中反映著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传递。”

四.离愁别绪。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钟云岸湿,胜地石堂烟。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毕竟知音难寻,友人远行,杜甫在送别后更是感到依依不舍。写景而寄情、望月而生悲,将凄楚的离愁别绪一展无遗。

五.怀才不遇。

杜甫一直以来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抱负,把国家兴亡、人民安康视为己任,然而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得对月长叹。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此时月的意象都带有短暂、渺小、孤独的意境。杜甫深深感受到了自我的孤弱无力,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但他仍表达了自己报国的忠心犹如孤月一样的皎洁,孤愤之中饱有积极报国思用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