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桂花的诗句 - 棕榈——上

棕榈——上

满与闲,绝与香,形成鲜明对比,显得闲之愈闲,异香之愈香。

唐代诗人王昌龄《题僧房双桐》,道出禅宗真正的悟境--不落言筌。此小诗亦"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非常符合我对棕树的印象。

宋代梅尧臣有咏棕榈诗句:青青棕榈树,散叶如车轮。

家乡的棕树大多不高,小时候跳起来便能摘下那金黄的如鱼籽的棕树籽。

我们叫它秀(也不是粟)米,据说能吃,我是没吃过,也很少玩秀米,棕叶经常被我们拿来编织各种小玩意儿。

似水的童年,有那么一双苍老的手,妙手生花般的,用新长出来发黄发白的棕榈叶教我们编竹篮,编蚂蚱,编金鱼,编小蛇……

笨拙如我最喜欢编小蛇,因为它最简单,反倒觉得最具想象力,爱不释手。

也是此时,

我们三姐弟围着曾祖母绕膝嬉戏,

风软日煦,

那时的时光慢,

如今看,

亦成从前。

前面《本草纲目》提到棕榈皮作绳,入土千岁不烂。

下雨天,爷爷不邀人打牌、下棋的时候,坐在堂屋前,阶檐上,搓棕绳,还编草鞋呢。

听着爷爷吐沫声声,厚实阔大的双手棕丝缠绕,看似容易,干起来想必也是细致活。要如此轻松麻利,须吃过亏,霸过蛮。

雷声闷闷,大雨滂沱。

爷爷无言无声,专心手中的棕绳已渐渐成型……

漫长岁月过去,如今的棕绳坚韧如故。

青箬笠,棕蓑衣,

棕刷,棕扫把,棕鞋,棕丝床,

样样可成文章,

件件俱思乡。

现在农村我辈人应该都不会搓棕绳了吧?棕树的作用也已式微。

时珍曰:……每岁必两、三剥之,否则树死,或不长也。……

难怪村里的棕树总是儿时的模样。

夕阳下,晚风习习,蒲扇(即棕扇)般的棕叶反映金光,摇响山间黄昏翛翛的序曲。

非棕叶如蒲扇,蒲扇是用棕叶制成的。

棕榈叶子裁边成圆,留茎当把,一圈竹篾或缝布镶边。

晚饭后,家人围坐睡椅、竹凳、竹床,

闲话晒谷禾场。

此时的棕叶不再身披霞光,

而是摇来夜空银河河畔的清凉。

小孩趣闻大人曾经有的没的过往,

大人追问小孩童年天真梦想。

还有那牛栏边的竹篱笆,爬满南瓜藤,

藤叶上的纺织娘“轧织、轧织”声声作响,

毫不掩饰,争先恐后的吸引着它们的婆娘。

不光萤火虫爱来凑热闹,

苍蝇蚊子更是赶都赶不跑。

唯有蒲扇飞舞,摇动田野竹林松岗。

蒲扇有去不掉的棕榈清香,

一种近似茅草、稻花香。

岁月轻摇,最是着青布衫的曾祖母腕间不经意的光阴荏苒。

鸡啄稻谷,老鹰盘旋,都被稍有驼背的曾祖母拥抱式的追赶。

一度作为村子里年纪最长的老人,

禾场边,阶檐上,

举扇蹙眉遥望,

迎来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