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颜色来形容一个诗人的人生,李白是开阔明亮的天蓝,李商隐是回首往昔的暗黑,杜甫则是满篇沉着悲怆的浅灰。
杜甫是在盛唐出生的,也曾和李白相识相交,也有着盛唐人的浪漫和满腔豪情壮志。然而他又深处安史之乱,经历了战乱的流离失所,仕途也几经周折。加之杜甫自身的沉稳性格和儒家学术,文风也十分朴实沉着,有着一种阴郁悲怆之感。而《登高》一诗,写在杜甫老年,迁官夔州,病卧江畔时所作,更显沉郁之意。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杜甫已到晚年,生命即将终结而依旧一无所成,难免有壮志未酬的苦闷。但杜甫儒家情怀的深重更注定了他不会只顾个人的愁绪,而更关注国家的命运,因而他的诗歌中悲怆之情更加了一重,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悲伤,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伤。
《登高》一诗中写道:天高风急,秋色肃杀,猿猴在山间哀哀地鸣叫着,江畔的沙洲上洁白的砂砾印衬出更深的空旷寂寥,鸥鹭低空回旋,永不停歇地飞着。飘飘扬扬的落叶漫天纷飞,渲染着萧瑟的气氛,奔流不尽的长江滚滚波涛,翻涌着流了过来。我万里飘泊,一直以过客的身份游荡着,无处安定,人过半百,一身疾病,独自攀上了那座高台。人生呵,有的只是数不尽的艰难和苦闷,到老还是潦倒惨淡,只能饮下一杯浊酒,咽下心中无尽的苦闷。
这首诗的前四句以景起兴,描绘了深秋肃杀的景象,借用“急风”、“猿啼”、“沙洲”、“鸥鹭”、“落木”、“长江”等意向,勾勒出了一幅寒冷凄清,孤独寂寥的秋日画卷。似乎整张纸上都是空的,只有一片无尽的江水,一片无尽的天空,一片无尽的白沙地,整体浅灰色调,显得清冷苍凉。上面有着一只茫然地来回飞旋的沙鸥,低低地盘旋,低低地鸣叫,发出了苍凉暗淡的笙乐,而岸旁啼叫的猿猴,更让人回想起“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诗句来,更显得苍凉悲痛。不仅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更渲染了他思乡的情绪,这里的“思乡”,也早已不只是对自己漂泊无依的游子思乡,更是整个因安史之乱而动荡不安,尚不得安宁的民族,国家的“思乡”。人们迫切地渴望回归,渴望家乡,然而动荡的时局已经分散了人群,少有人能够安定地呆在家乡,心里还时刻存着对政局的担忧和恐慌,不知明日自己将身处何方。这样的茫然无措下孕育出的民族思乡,显得更加深沉厚重。
诗文的五六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仗工整,清晰地展现了诗人现状的惨淡。一个“悲秋”,“常”,一个“多病”,“独”就足以使一个孤寂病重,仕途失意,流离失所的老翁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了,又加之“万里”“百年”这样巨大浓重的数词,使得这种悲伤显得更为长久无际,充分体现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苍凉。这时的悲伤尽管就是他一人,但这样的万里飘泊,百年无依,也足够阴郁凄凉的了。又可想见当年战乱,漂泊游离的官吏百姓又何止他一人?只落得“常作客”,“独登台”难免苍凉凄苦。
诗文的尾句“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更是直接点出了他“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的惨状,借用了两个微薄而渺小的意向“双鬓”、“酒杯”,更进一步地刻画出了作者的苍凉晚景。在现实的折磨下,年近半百头发已接近全白,只能喝的起最廉价的浊酒,在重病之下本不宜饮酒,更何况还是质量低劣廉价的浊酒,却还要借此暖身,也凭此找寻一种心灵的慰藉。实属人生的无奈与苦楚最深切的表达。
再细分析写作背景,当时正值重阳,不由联想到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种游子感伤之情。佳节又至,本是团圆的时候,却无奈千万里只他一人独自登高,这样的感怀愁绪可以说并不罕见,但又想杜甫当时年过半百,疾病缠身,能不能等到来年节日尚未可知,而来年时局有真能好转,让他一家团聚么?这样的政治背景和生存状况下,杜甫的愁情更甚。
游子之情是一重苦,年老体衰是二重苦,疾病缠身是三重哭,孤独无依是四重苦,穷困潦倒,无酒可饮是五重苦,仕途不顺,老来无成是六重苦,秋风凌冽悲秋之思又是一苦,国破家亡无处安身的游离之苦再加一重,又想天下千万人在受苦,杜甫心中何能不苦?八重苦难集于一身,登高中的“沉郁”自是清晰可见。
再言杜甫的写作风格,杜甫受传统儒学影响深厚,为人踏实沉稳,以律诗写作为典型。登高一诗为杜甫老来之作,文学祭奠也更为深厚,将律诗的功力发挥到了极致,全篇平仄对仗,格律精致,大量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显得全诗结构严谨,富有节奏感和旋律感,吟诵起来顺口舒畅,更显唐人特有的大气和法度。
故言,杜诗“顿挫”。有如鼓声擂动,节奏鲜明可感。
诗文前篇写景,后篇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充分彰显了一个沉郁顿挫的杜甫形象。而在这沉郁顿挫的背后,杜甫依旧是将情绪收敛了起来,用一杯浊酒结束了全诗,只用一层淡淡的灰,掩盖了人世的一切沧桑,用这抹灰调勾勒了杜甫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