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古典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能给人增添很多乐趣。正如那个笑话所说,看到美景,有人能不自觉地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多有意境啊!此情此景,让那些只能词穷地说一句“真美啊”的人十足羡慕。近几年的诗词类文化节目,也带动了一波古典文化的学习热,培养了很多人读诗词的兴趣。最近在看古典文学专家浦江清的《中国古典诗歌讲稿》,这本小书很适合对古典诗歌感兴趣的朋友。
《中国古典诗歌讲稿》是浦江清论述诗、词、曲、剧的文稿合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体制源流”,讲解诗词散曲的起源、发展和文体特点,还注重对不同文体之间的区别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作家评析”,对屈原、竹林七贤、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等大家分别做了专门的评析。第三部分“作品讲解”,精选了《羽林郎》、古诗十九首、李白和温庭钧的词作以及《长生殿》等经典作品,做了细致的讲解。
浦江清的讲解,简明扼要,材料充分,考证可靠,还常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比如在《词曲探源》一文中,浦江清认为,词曲的源头都是乐府。按照他的观点,词是晚唐、五代和两宋的乐府,曲是元代和明代的乐府。这与通常人们认为的“词为诗余、词源于诗”的看法就略有不同了。
浦江清把诗和词跟音乐的关系一起讲述,进行区别。诗三百篇原本是配合古音乐歌唱的,后来周代的音乐消亡了,三百篇只留下文辞部分,没有谱,不能歌唱了。所以,后世把不能歌唱、但用于讽诵的篇章称为诗,而把能配合当时音乐歌唱的统称为乐府。中晚唐、五代时期兴起的词,都是能歌唱的,都是乐府,并且在宋代的词没有明确定名为“词”的时候,也是叫做“乐府”。
诗歌跟散文的语言有哪些区别呢?浦江清认为,最开始的时候, “一首歌谣是原始的诗词,一篇谈话是原始的散文” 。所以,诗歌接近原始的民歌,是语言和声音的自然连接,富有情调;散文要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就要有连贯的思想和逻辑。
跟散文相比,诗歌的句子之间,在思想上距离比较远,会有一点“跳越”的感觉。这种“跳越”也是有方法的。诗歌中常用的比兴、对偶等手法,就能够帮助诗歌表达跳越的思想。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转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通过比兴的方法,把两个看似无关的内容关联在一起。所以,浦江清说道, “比兴在诗词的语言里有代替逻辑的作用,比兴是诗词的思想的一种逻辑” 。
对偶的方法又跟比兴不一样。从“画省香炉违伏枕”,到“山楼粉堞隐悲笳”,前一句说过去的京华,后一句说如今的夔府。看起来前后两个意思没什么关系,用了对偶的方法,通过字面和音律上的对仗,给人一种紧密融为一体的感觉。这也是格律带来的一种语言美感。
所以,对于诗词的章法,浦江清从思想和语言两方面来总结。思想上通过一定的逻辑,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诗歌的内容;语言上通过格律的形式,让句子和词语更加连贯。最终,诗歌就是把思想融入到格律化的语言中,让内容和形式互相结合,形成了流畅的整体。
从《中国古典诗歌讲稿》中可以体会到,浦江清对古典诗词的研究和理解很深入,对诗词源流的论证、对作者和经典作品的解析,点评精到。这本《中国古典诗歌讲稿》很适合想要学习古典诗歌的人。
2018.11.02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