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笔记:古文选(一)唐五代部分三

笔记:古文选(一)唐五代部分三

杜甫五首诗内容小口诀:

杜甫登塔忧时局

叙事呼应兵车行

朱门酒肉路死骨

登高悲秋多白头

又呈吴郎防小偷

杜甫的创作特点:叙事、格律、忧国忧民、现实主义。

28、岑参《逢入京使》

岑参,世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

流派: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作品:其边塞诗多表现唐军将士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擅长描绘边疆奇异风光,七言歌行成就最高,人称“语奇体俊,意亦造奇”。

内容分析

1、首句写实景。

从长安到安西,路途漫长,自西回望东面的长安,远行之人不免心潮起伏。

2、第二句承上,因心潮起伏以致潸然泪下。

3、第三句点题,并进一步交代是“马上相逢”,特定的场景发人遐想,与“路漫漫”相呼应,而“无纸笔”不经意的带出最后一句。

4、末句表示与家人的情感牵,句意一脉相连,一气呵成,易处见工,亲切有味。

思想内容:

天宝八年(749)冬,岑参自长安远赴安西(新疆),途中遇赴京述职的友人,写下此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真实地表达了远离故园后思乡的深挚感情,此诗用的都是家常话,但发自内心,不假雕饰,情景真切,故成为千古绝唱。

29、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思想内容:

这首边塞诗表现了豪迈乐观的情怀,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战无不胜的坚强信心以及高昂的爱国精神。

说明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险恶的环境描写衬托出唐军战士出征时的艰苦卓绝,以及不畏艰险的豪情壮志。

内容结构:诗分四层。

1、描写白天黑夜奇特的边塞绝域风光,以险恶环境作为背景。

2、正面写战争烽烟,“汉家大将西出师”句紧扣题目。

3、虚拟之词,设想唐军将士的半夜行军、边地严寒、临战的紧张气氛,给下文做铺垫。

4、最后三句是对战果的推测,以唐军不战而胜收束全诗。

艺术特色(分析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诗歌节奏特点与乐观精神、英雄气概的联系)

1、意境雄浑壮奇,善用夸张手法绘景状物。

黄沙入天、风吹石走的绝域风光,风刀割面、马毛结冰的恶劣环境,匈奴马肥、战尘乱飞的紧迫情势,都着力反衬出唐军将士出征时艰苦卓绝,及其不为艰险的壮志豪情。

2、善于细节描写。

如“半夜行军戈相拨”、“马毛带雪汗气蒸”、“幕中草嫩砚水凝”等,把边地深夜的严寒、大漠夜行军的艰辛等情景表现得十分逼真。

3、音乐性强。

句句押韵,三句一转韵,韵位密集,平韵与仄韵交替更易,节奏顿挫促迫,声调激越豪壮,增强了作品艺术感染力。

30、李华《吊古战场文》

李华,字遐叔,有《李遐叔文集》。

唐代古文运动先驱者之一,以潇颖士齐名,主张宗轻,强调文章教化作用。

思想内容

生动描写了古战场的凄惨气氛,战斗的酷烈场面以及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反对之情,作者主张以施仁义、行王道为宗旨来安定边防。

内容及层次结构:

1、文章从描绘古战场的凄怆景色入手,以“常覆三军”为行文纲领,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展开对边地战争的历史回顾和对战争酷烈、悲惨的描述,提出以“仁义”、“王道”安抚四夷,反对穷兵黩武。

2、进一步揭示穷兵黩武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主张以“守在四夷”来安定边防。

3、新闻干物清新,次第井然。

艺术特色

1、想象丰富,虚实交错是本文的主要特色。

对古战场惨烈场景的种种描绘,时虚时实,或动或静,场面真切,意象生动,大多出于作者非凡想象。

感性具体的场景描写与理性的回顾历史、议论时政相结合,使文章宗旨步步推出,鲜明地表达了对战争的立场和观点。

2、骈体文

句式在整齐中求错综,大体四言为主,间用五、六、七言,骈散相间,起偶错杂,相对于通篇四、六言的骈文,更为灵活自由。

且每段押韵、平仄交错,由抑扬抗坠的韵律美;各段开头多以“吾闻夫”、“吾想夫”、“吾闻之”提领全段文字,使文气流荡,不致板滞。

由于作者追求变化,本文成为声情并茂的骈体名作。

31、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字文初,一作文明。有《司空文明诗集》。

“大历十才子”之一,长于五律,诗的内容多写送别、赠答和旅思之作。

明代胡震亨评其诗“婉雅闲淡,语近性情”。

(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催峒、耿湋、夏侯夏)

内容分析

诗歌前四句诉悲,后四句言喜。

首联研独居山野之悲,颔联言环境气氛之悲。

颈联言孤独中见访之喜,尾联言缘分亲情之喜。

前四句诉悲实为后四句言喜之衬托。一悲一喜,悲喜交集,但喜中含悲。总的情感倾向是悲凉。

艺术特色:

总:比兴兼用。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用树之黄叶比喻人之衰老,而且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

明人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云: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

32、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应物,世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

其诗以写山水田园著名,也有部分诗作反映社会离乱和民生疾苦。

擅长五言,被白居易评为“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内容分析:

1、诗的前两句写涧边的幽草和黄鹂;

2、后两句写涧中的潮水和空舟,风景优美如画,融入了作者心中不得其用的忧伤,以及对悠游自在的人生境界的向往。

艺术特色

①以动衬静、动静相映,通过幽草、深树、黄鹂、晚雨、野渡、舟横等意象,组合成富于暮春郊外特征的画面,短短四句就展示了大自然的野趣。与诗人忧伤恬淡的胸襟情怀交融在一起,使其成为写景清切,悠然意远的绝唱。

②细味“幽”、“深”、“无”、“自”等字眼,可了解作者面对春景的心灵状态。

分析“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表现出的忧伤恬淡的胸襟情怀。

通过涧中潮水和空舟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心中不得其用的忧伤,以及对悠然自在的人生境界的向往。

33、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李益,字君虞。有《李君虞集》。

2、以写边塞题材文明当时,内容丰富,雄浑高奇。七绝成就最高,明代胡应麟《诗薮》评为开元以后第一。

内容分析

1、首两句写诗人登城时所见边地情景,“月如霜”点明夜晚,“回乐烽”、“受降城”点名地点,描写了征人所处的典型环境。

2、第三句“吹芦管”则是引起诗人情思的媒介,由此触发末句的合理想象,抒发了久戍边地的将士浓厚的思乡怀亲之情。

受降城:回乐县(今宁夏)

艺术特点:

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比喻是具有边塞荒凉、凄冷特征的视觉形象。

2、第三句描绘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则是特定环境下出现的听觉形象。

3、视听感受的交织,形成强烈的情感驱动力,浓重乡愁,回味无穷。

岑参李益走边塞,

西北边疆闻笛声。

李华战场写古文

司空应物歌山水

一、韩愈、刘禹锡、柳宗元

二、白居易、元稹、李贺

三、其他诗人:李华、司空曙、韦应物、李益、张籍、王建

34、韩愈《山石》

1、韩愈,字退之,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文公,韩吏部。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2、文:主张文以明道,文道合一,力斥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

散文众体兼擅,多有创新,成为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

3、诗歌:与孟郊开创险怪诗派,开“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宋诗产生很大影响。

思想内容

1、本诗为纪游诗,叙洛阳城北惠林寺之游。

2、叙述了从登山、到寺、夜卧到天明独去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山野的自然美和寺僧招待的人情美。

3、并在山行之乐中寄托深沉的人生感慨,表现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内容结构:全诗二十句,可分四部分。

1、写进山到寺的一路景色和作者感受。

2、写寺中和尚的热情招待。

3、写夜宿山寺的见闻和天明离寺下山的晨游。

4、末四句以议论、抒怀作结,表现了此次游山引发的感慨。

艺术特色:

此诗是韩愈“以文为诗”的代表作品。

1、作者借鉴散文写法,按照游程时间顺序,逐层铺写游览过程。

2、全篇用单行的散文化句式,无对偶、无典故、更无雕琢之病。

35韩愈《听颖师弹琴》

内容结构

1、此诗分为两部分

①前十句以形象的比喻摹写声音。

②以自己听琴的感受来烘托琴声的美妙,演奏的高超。

2、全篇诗情起伏,富于变化。不仅上段与下,上联和下联,甚至一句之中也起落变化,极具掩仰顿挫之妙。

思想内容

此诗为写音乐的名篇,诗歌通过形象的比喻,把变化倏忽、难以捕捉的乐声转化成可见的视觉形象,在摹写声音节奏的同时,还挖掘含蕴其中的情致,传达出艺术的精妙及其感染力量。

艺术特色

诗歌运用众多生动的比喻描摹变化多端的音乐,有声有色十分形象。

36、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

背景:

张忠诚,即张巡。安史之乱时起兵抗击叛军,被围十个月,终因兵尽粮绝、援军不至,城破被俘,以部将36人同时殉难。

《张中丞传》即《张巡传》,唐李汉撰,今佚。

本文是对《张巡传》的补充,顾名“后叙”。

主旨内容

歌颂英雄,弘扬正气,驳斥留言,抨击邪恶,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说明本文议论与叙事并重,两者联系紧密的特点。

1、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

前半部分议为主,后半部分叙为主,前后两部分既有分工又有内在联系:

议为叙之纲,叙为议之事实证据,叙议两部分都围绕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

2、文章的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谬论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的事迹,以补李翰《张巡传》之不足,并高度赞扬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

3、后半部分侧重叙事。

着重记叙南霁云的动人事迹,补叙了张巡、许远的轶事。为睢阳保卫战中的英雄人物塑像立传。

分析文中从不同角度批驳对英雄人物的污蔑。

这篇文章是对李翰《张巡传》的补记,而非为专人立传。

1、从所记人物而言,有张巡、许远、南霁云乃至于嵩等人;

2、从事迹而言,并非传主的生平大节,都由琐屑细事组成;

3、从取材性质和来源而言:对事理的推断;事实的例证;采自“老人”、于蒿、张籍等的传说;作者的亲身见闻。

尽管纷繁琐细,但没有使文章散漫无序,反而发挥了作者驾驭自如,随笔挥洒的才能。

具体分析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个人物形象

张巡:好学,记忆超群,临刑不乱;

南霁云:忠贞刚烈,嫉恶如仇;

许远:宽厚谦和,为国让贤。

①几个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光彩照人,主要得力于传神的细节描写。

如南霁云的断指拒食、抽矢射塔,张巡好学、记忆超群和临刑不乱,是文中的精彩片段。

②作者有意让英雄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如张巡之从容镇定、博闻强记,许远之宽厚谦和、为国让贤,南霁云之忠贞刚烈、嫉恶如仇,一经映衬,愈显光彩。

③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也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

举例说明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1、传神的细节描写,使英雄人物的形象更为生动。

如南霁云的断指拒食、抽矢射塔,张巡的好学、记忆超群。

2、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

如张巡的从容镇定、博闻强识,

许远的宽厚谦和、为国让贤,

南霁云的忠贞刚烈,嫉恶如仇。

3、反面人物的映衬。

如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反衬出英雄人物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

艺术特色

1、情感饱满。

韩愈主张以“气”主“文”,认为气盛则言宜。

本文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主张,文章气势充沛,激情饱满,无论叙事抒情,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均极为浓厚,饱含其对英雄的信任与敬仰。

2、议论义正词严。

尤其是“守一城……其谁之功也”一段文字,议论风发,义正词严,如金石落地,铿锵有声,震撼人心。

37韩愈《送孟东野序》

思想内容

这是作者送给诗友孟郊的一篇临别赠序,序中对孟郊的怀才不遇深抱不平,并进行安慰。

一方面也寄寓了自己不得志的感慨,同时期望他以不平之鸣反映时代和人生。

领会“不平则鸣”说在文学批评史上承前启后的影响。

1、“不平则鸣”说,上承司马迁《太公史自序》的“发愤著书”说。

2、下起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的“穷而后工”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3、本文也是一篇“不平则鸣”的代表作,

分析紧扣“鸣”字组织全文的结构特特色。

①作者下笔先声夺人,以“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振起全篇,论述则紧扣“鸣”字。

②文章从物鸣推及人鸣,而人鸣中又分“以道鸣者”、“以术鸣者”、“以文鸣者”。

由历史人物的善鸣又推及唐人之鸣,然后由唐人归结到孟东野身上。

③前面所论所言均为铺垫,文章蓄势至此,虽言孟东野只有寥寥数语,但不觉单薄,文章最后将“不得其平则鸣”、“鸣国家之盛”、“自鸣其不幸”都归于天意,抒发了作者的激愤之情,也为孟冬野的不遇鸣不平。

说明本文句法多样,散句中夹用排比的特点。

1、文章从一“鸣”字生发出许多议论,句法变换多样。

2、在语言上,以单行的散文贯通气脉,其中又夹用了长短不同的排句,如“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以鸟鸣春”、“以雷鸣夏”等。读来生动流畅,富有节奏感。

韩愈洛阳有山寺,山美水美人情美。

听僧弹琴动人心,张中丞传诵英雄。

临别东野不得志,不平则鸣是天意。

38、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字孟德,世称刘宾客。有《刘宾客集》。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刘白”。

其诗政治倾向鲜明,较有现实意义。

仿民歌的抒情小诗风格通俗清新,怀古咏史之作也很有特色,擅长近体、格律清切。

思想内容

1、这是一首七律怀古诗,作者在沿长江东下途中经过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2、作者借歌咏晋吴兴亡事迹,感慨地形之险不足依恃,归于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

3、通过怀古,作者既警告藩镇割据势力(勿拥兵自雄)不要依据山川形势化地称王,同时提醒朝廷应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勿重蹈六国覆亡故辙。

内容结构

1、前四句侧重怀古。第一句从西晋水军进攻落笔,具浩荡的声势,后三句专写大军压境下东吴的苦心防御,却只如摧枯拉朽,一雄壮、一惨淡、力量强弱对比不言自明,几个动词的运用更增加了对比的力度。

2、后四句侧重慨今,总结历史教训。“人世”句的议论由东吴推扩到六朝兴亡,“山行”句的写景,归结到题目中西塞山。末两句与怀古慨今概括诗旨,收束全诗。

艺术特色

1、江西晋与东吴、统一与分裂、古代与当时两相照应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作者对史料的剪裁颇见功力。其本意并不在客观叙述史实,而是从地形险要生出感慨,所以重点写东吴亡国,而自晋至唐有六代兴亡,则一笔带过。

39、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思想内容

通过描写人们看桃花的情景,抒写了压抑在心底的愤懑,流露出对朝廷新贵的不满和讽刺,侧面反映了中唐政治境况。

艺术特色:比兴手法

1、衬托。

前两句写看花的盛况,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以看花归来的人们的满足和愉快,衬托出桃花之繁荣美好,构思巧妙用笔简洁。

2、比兴手法。

诗的后两句运用比兴,生发议论。表层意思说桃花都种于诗人被贬离开京城后,深层含义则表达了对新贵的不满,讥讽新贵的提拔都是在主张革新的士大夫被贬逐之后。

3、诗歌语含讥讽,言在此而意在彼,富有个性色彩。

韩愈洛阳游山寺,山美水美人情美。

听僧弹琴动人心,张中丞传颂英雄。

临别东野不得志,不平则鸣是天意。

禹锡怀古说教训,看花归来讽新贵。

40、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丁封连四洲刺史》

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柳州。有《柳河东集》。

与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属“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创作:所作散文峭拔矫健,笔锋锐利,尤以山水游记著称。诗歌也自成一家。

思想内容

本诗为政治抒情诗,七言律诗。当时作者被贬初抵柳州,借登楼远眺,抒发了自己政治上遭受打击、被贬远州玉郁愤不平的感情。同时表达了对挚友、同道者的深切思念。

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下,作者任柳州刺史时,王淑文集团革新失败后,柳宗元等八人被贬至南方。

内容结构

首联写登楼,起势极高,境界阔远,点名秋思,为以下逐层书写渲染了气氛。

颔联写近处所见景物,从景物联想到自己的政治遭遇,感慨遥深。

颈联放开写远方景物,景中寓怀念同道之情。

尾联以“***来”扣题,归结到寄诸友本意,阻隔遥远、聚会无期的怅惘情愫,曲曲传出。

说明“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两句的象征意蕴。

1、颔联“惊风乱占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是工对,铢两悉称,描写细致。在赋中兼有比兴。

2、既是写风狂雨骤的眼前实景,“芙蓉”、“霹雳”又是象征意象。

以芳洁美好的事物作为作者人格的写照,寓意深刻。

4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本篇是作者《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是山水游记。

思想内容

记叙了作者游览西山的经过,突出了作者在游览中获得的精神感悟。

体现出作者在革新失败、深受贬谪后依然坚持特立独行的思想品格。

作者以山水之美与人格之美相映衬,使这篇山水游记的立意深化而具有了深刻内涵。

内容结构

1、文章主体分成两部分。

前一部分记述游西山之前平日的游览情景,后一部分记述宴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

2、两部分彼此呼应,章法井然。

清人孙琮评析说:“篇中欲写今日始见西山,先写昔日未见西山;

欲写昔日未见西山,先写昔日得见诸山,独不见西山,则今日得见,更为大快也。”

指出了其间的对比映衬关系。

艺术特色

1、作者善于绘景状物,笔墨简洁而描述形象。

2、文中写西山景观一般,无一句正面描绘西山,却又句句是在写西山之“怪特”。且通过西山与众山的高下对比,从侧面烘托西山的高峻及非凡气势。

3、文章题目中有“始得”二字,行文中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时时予以照应,脉络清晰,结构缜密。

42、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思想内容

这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三篇,是一篇寓意深远的山水小品。

文章借小秋园有嘉木、美竹、奇石、溪流,但因秽草恶木的包围而成为弃地的遭际,暗喻自己有美好的操守、远大的抱负、却招排挤、

被贬谪的境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艺术特色

1、以动写静

如写石“负土而出”、“嵚然相累而下”、“冲然角列而上”,形象生动,将静的物描绘出动态,且“色色写的生活,尤为难得”

2、化景为趣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倾注于自然界中的每一物,然后他又能从中发现妙趣和奇趣。

如写浮云、溪流和鸟兽则为“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他枕席而卧,欣赏大自然则写“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这种感应原是很难表达的,但在作者的笔下,不仅写活了,而且妙不可言。

43、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背景

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因反对朱泚作乱称帝被害。

“状”本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问题。

逸事状:“状”的一种变体,即记载死者被遗漏的事迹,不求全面、详尽。

写作意图

体现了“以备史乘”的写作意图,即为(史官)写史书而做材料上的准备。

段太尉的性格特征

1、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之中。

2、刚义、仁义、气节凛然。

3、正直廉洁的官吏形象。

说明本文记事时打破时间顺序而重新排列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

1、本文所记“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世堂”三件逸事,以“勇服郭晞”最为丰赡生动,矛盾冲突尖锐曲折,人物形象鲜明丰满,情节发展富于戏剧性。

2、作者没有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而是采用插叙,将勇服郭晞提前。

3、好处:该事件最富戏剧性,有“先声夺人”之效,突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该事件最生动,最能突出段太尉的性格,也最能反驳“武人一时奋不虑死”的攻击。

简析文中对比、衬托手法的作用

以白孝德之懦怯,焦令谌之横暴及朱泚之奸诈做对比衬托,使段秀实的形象倍添光彩。

重要语句

1、“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这里“副元帅”是指郭子仪。

2、痛斥焦令谌的人物是“尹少荣”。

3、写段秀实赴郭晰军营是为了表现他的刚勇无畏。

44、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思想内容

针对中唐时期政苛令烦、民不聊生的现实,借郭橐驼谈种树之道,形象地提出自己的重要政治观点:

与民休养生息,不可生事扰民。

这一观点虽带有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的消极成分,但包含的民本思想有进步意义。

写作特点:

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

1、纪传体讽喻散文,将传记与寓言熔为一炉。①,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面反衬等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

②,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

2、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

艺术特色

本文说理采用了类比和对比方法。

①作者将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应“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②又将郭橐驼与“他植者”在种树态度方法及结果诸方面对比。通过这两个途径简明生动的阐明了自己的思想观点。

宗元被贬登柳州,游览西山之怪奇。

买山除草有妙趣,太尉刚勇有仁义。

驼背种树顺自然,类比治民养生息。

45、张籍《江南曲》

1、张籍,字文昌,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有《张司业集》。

是韩愈学生,与白居易、元镇、刘禹锡、姚合等均有交往酬唱。

2、擅长乐府诗,内容多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反映民生疾苦,语言通俗,平易流畅。

3、以王建齐名,所作世称“张王乐府”。亦工近体诗。

思想内容

前人《江南曲》多写男女青年爱情,作者则另有开拓,截取了最具有江南特色的当地风物和生活景象,细致描绘了一幅水国风光和人民生活习俗的风情画,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与眷恋,对和平安定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艺术特色

诗歌融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清深、造语天然、风格平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