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析《“女纤夫”林徽因》

析《“女纤夫”林徽因》

平素不喜欢看杂志报纸,久囿于室,规律紊乱,晚上难眠,白天犯困、头疼,看名著、大部头精力难以为继,索性翻翻去年借的几本杂志,贪其短小,十分八分就可读完。

完全是随机得,翻到了《十月》2018年的第五期205页,看到了朱山坡(孤陋寡闻的我所不了解的)的《“女纤夫”林徽因》,是李庄行.散文系列中的第四篇,也就A4纸小四字体(?)两页半,读完后为一系列闪亮的名字所吸引,就又读了一遍,感到作者擅于经营文字,就自作聪明试着分析分析,也算是阅读心得吧!

就全篇看,作者的布局是:一烘托,三“比”,三“眼”。

先看一烘托,作者第一次到李庄,罗列了抗战时在此的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六大院校,傅斯年、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石璋如、夏鼐等16人的“云集”,费正清、李约瑟等4人的“造访”,《殷历谱》等5部学术名著的“问世”,他都不曾细说,只是轻轻一带而过,开始了林徽因的重墨述说。大有“三千弱水我只取一瓢而饮”的气概。

三“比”,一将林与挣扎于生存边缘的女纤夫相比,拖病躯煎熬在感情和生命的航船上,奇迹般的挺了过来;二将林与李清照相比,比才貌,比性情,比爱情,比处逆境,同样风华绝代;三将京城名媛的林与亡命天涯的林相比,在艰难中益见其侠骨柔情和孜孜以求。我想作者应该有“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萦绕胸中而不愿吐。

三“眼”,作者并没有完全的自说自话,有林的《窗子之外》自述,有与林梁二人交好的同时代的费正清的观述,有作者从传记中的剪辑转化。这些都既增强了真实性,又实现了述事与抒情的很好融合。

当然作者的转折衔接,如“到了才知道”、“蜀道难,不走不知道”、“女人对于男人也许也是如此”、“别谈什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都实现了无缝对接,很见功力,值得学习。

总之,作者通过“女纤夫”的形象,表征性的刻画了李庄时的林徽因,刻画了一个不同于流俗喜闻乐见的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的林徽因,刻画了一个坚韧和隐忍的林徽因,刻画了一个因吸纳地气而履历完整、有沧桑感、有况味的林徽因。正如作者所说“这样的她,可以载入史册,可以永驻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