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出者,爱返。这个题目有点俗,可“俗”有“俗”的理由。你总不能把吃完米的缸不要了吧?好东西再旧也是好东西,“标新立异”固然可以盛开“二月花”,但经久不衰的肯定不是“明日黄花”。
当然啦,写下这个题目,既没有道德家的说教,也不是宗教的悲悯劝世,的确是我的亲身经历之后的一个感慨。
那天,一个朋友因工作上的原因,心情有点不愉快,又加上同事在一旁添油加醋,她的脸眼看着就拉长了半尺。面对着拉长了半尺脸的她,我也一点点地走进了猜疑的泥淖——我得罪她了吗?她对我甩脸子,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还是谁向她说了我的坏话啊?
心里塞上杂草的我,心情也开始阴晴不定起来。幸而,我有些许的.定力,能把飞出去的心很快地拉回来。于是一个激灵,我恢复了正常状态。
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我的那位朋友。我猜测,此时此刻,她的心情大概糟糕极了吧?一个电话过去,果然,电话那头的她嗓音低沉、喑哑。一听就很沮丧。
“谁都会有遇上不顺的时候,”我说,“关键是不要把不顺放大。”
“哦。”听着就是敷衍的口气。
我强忍住挂断电话的念头,又继续说道:“事情越想越坏,本来没什么,可一想就坏了。好话经不住再三推敲啊!”
“确实是这样。”听语气似乎宽心了许多。
“快别多想了!你看看你想的都是些什么鸡毛蒜皮的事!一地鸡毛啊!等回过头来再看,那就是快腐烂了的黄瓜辣椒和茄子!快让它们能扔多远就扔多远吧!”
这时,电话那头传来了“咯咯咯”的笑声。
因为她笑,我也笑了。而且,我还以为帮助了她,笑得格外畅快。
这件事一放下,我脑海里电光火石般地出现了一句话——“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这就是这篇文章题目的由来。
其实,生活中类似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事比比皆是,只是平时没有过多留意罢了。
这样一想,不禁又忆起了发生在最近的一件小事。
那天,我到办公室比其他同事都早。看着凌乱的办公室,一个念头顿起。于是,我很自然地拖了地,抹了桌子,烧开了水,又给每个同事的杯子里倒上了热水。
这样做,本没有任何求回报的意思,连希望同事“赞一声好”的念头也没有,可是你猜,后来发生了什么呢?那天,一个同事送了我一瓶辣椒酱,并特意嘱咐我吃完了再要;另一个同事拿来了我最爱吃的野菜,让我包野菜包子!
是巧合吗?你可以说是巧合。可是为什么独独是送给我而不是别人呢?又为什么独独是那一天还不是别的某一天有这样巧合的事?如果仔细想想,偶然之中必有必然,“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是很有些道理的。大家不妨认真地观察一下那些乐善好施者的长相,他们必定是慈眉善目,人见人爱;你再看看那些杀猪的宰羊的,隔了老远,你都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戾气,如果再走得近一点,你也许还会看到他们脸上块块饱绽的横肉。这就是付出与回报的等量交换。从事何种职业,经常在做着什么事,往往就会打上过往的烙印。相信一点吧,踏雪无痕的功夫,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达到的境界。所以说,人还是应该多存一些善心,多做一些善事,努力约束自己不做恶事。
前段时间,翻阅一本普及佛学常识的杂志,看到其中对“慈悲”的解释,突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佛陀的“慈悲”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你能够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你能够怜悯众生,帮助众生拔出其苦,你就是“大慈大悲”,你就是佛啊!
难怪佛教徒要有所成就,首先必须具备慈悲心,原来慈悲众生就是慈悲自己,为众生拔苦就是解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啊!
关于这一点,我还听说过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叫辛格。辛格和他的同伴一起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山口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躺在雪地上快冻僵了的人。辛格想帮助那个将死之人,可他的同伴却不愿意,于是辛格就与他的同伴分道扬镳了。辛格背起了那个将要冻僵了的人。因为身体靠着身体,辛格的体温传给了那个将要冻僵了的人,那个人因此活过来了。不久,两人又结伴一起前行,然后赶上了辛格的前一个旅伴,可是他们却发现他已经冻死在雪地上了。
事情就是这样,当你将温暖送给他人的时候,温暖的不仅仅是他人,还有自己。
这个道理其实再浅显不过,可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呢?我们不是经常在做着只赚不赔的买卖吗?对于父母,我们理直气壮地做“啃老族”;对于爱人,我们要求他“只对我好”;对于友人,我们希望的是,我有困难,他必须帮我;对于社会,我们总是期望着有很多的钱,有很高的位,而且还要活得自由自在。可是,对于我们的家人,对于我们的友人,对于这个社会,我们又做过什么呢?
希望醒悟过来的不只我一个,还有你,还有他,还有大家。
“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就让我们用行动来诠释这句话的含义吧。